河源灯塔盆地灌区建设见成效 农田不再“望天收”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陈殷 杨坚 文/图
2023-06-13 18:58
摘要

接下来,河源市将按照总体谋划、分期推进、分县立项、分步实施总体思路,以灯塔盆地范围内7宗中型灌区建设为基础,逐步推进灯塔盆地范围外4个县区的7宗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6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在和平县东水镇新坪村,现场直播河源市灯塔盆地灌区和平片区月坑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情况,带领全国观众一起感受灌区改造后的大美“丰”景。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去年9月以来,河源市将灯塔盆地灌区建设放在乡村振兴大局中统筹谋划,全力推进。灯塔盆地灌区在乡村振兴发展、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逐步显现。目前,全市灌区工程8个子项目正在有序建设,已完成投资5.63亿元,完成项目总进度的86.63%,预计今年底前基本完成近期建设项目,2024年3月底前完成项目竣工验收。

目前,河源市3宗中型灌区成功创建为省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灌区。

为18万亩耕地“解渴”

眼下,正值水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在和平县东水镇月坑灌区项目现场,新修建的灌溉引水渠纵横交错,盈盈流水静淌其间,保证农田用水。

据了解,月坑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建设项目包括引水灌溉渠道、水陂、渡槽、分水闸、进水闸等水利灌溉设施,同时完成周边水库、农渠的改造提升,并配套设置智慧监控系统。灌区涉及东水镇14个村,受益人口2.2万人,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提升灌区的灌水保障率,同时新增灌溉面积4000多亩。

东水镇月坑灌区工程是河源市推进灯塔盆地灌区建设工程的一个缩影。灯塔盆地灌区建设以保障农业发展用水为重点,因地制宜采用防渗水渠、滴灌节水技术等各项节水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田灌溉各个环节水的损失,提高水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实现了灌区用水的科学调度,助力该市农业发展成为质量效益型农业。

河源正通过开展灌排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推动农田从“望天收”转变为水源保障充足的高标准农田。预计项目建成后,灌区内近18万亩耕地可摆脱工程性缺水问题,使中低产田变为稳产、高产、高效农田,充分发挥出灯塔盆地耕地资源的最大效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有效强化“双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为国家粮食安全展现河源担当和河源作为。

灌区工程在灯塔盆地内外推开

灌区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是实现灌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去年以来,河源市按照推进灯塔盆地灌区建设目标要求,实行挂图作战,对照任务清单,建立问题台账等多项举措,创新建设现代化水田灌溉网络、信息化“智慧灌区”和节水型生态灌区。同时,该市还印发《灯塔盆地灌区近期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指引》,组织专家团队到灌区现场选点布控,稳步推进灯塔盆地灌区“一张图”建设工作,并组织开展《灯塔盆地灌区智慧化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编制,为智慧灌区建设提供顶层蓝图和实施路径。

据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河源市已基本完成2022年度工程建设任务,进入工程收尾阶段,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灌区工程已完工,进入验收阶段。其余各县中型灌区大部分主干渠已达到试通水要求,部分主干渠道、农田灌渠已正式通水,正在发挥工程效益。

接下来,河源市将按照“总体谋划、分期推进、分县立项、分步实施”总体思路,以灯塔盆地范围内7宗中型灌区建设为基础,逐步推进灯塔盆地范围外4个县区的7宗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原标题《河源灯塔盆地灌区建设见成效  农田不再“望天收”》)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董晓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陈殷 杨坚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