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出台

观海融媒
2023-03-30 14:20
摘要

3月30日上午,珠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在珠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

3月30日上午,珠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在珠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方位夯实珠海粮食安全根基,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编制了《珠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在全省系第一批次正式出台,并于去年12月经市政府批复正式实施。《规划》明确,到2025年累计建成23.43万亩并改造提升0.4万亩高标准农田,至2030年累计改造提升1.3万亩。

规划:今年要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亩以上

会上,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翔介绍了《规划》编制背景、亮点以及今年珠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要点。

在任务部署上,《规划》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目标任务,明确到2025年累计建成23.43万亩并改造提升0.4万亩,至2030年累计改造提升1.3万亩,耕地质量等级提升到3.35等,亩均粮食产能达到930公斤以上。

在建设布局上,《规划》围绕各区资源禀赋,明确了分区域建设重点。根据农田分布及其资源利用和种植现状,珠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共分为2个区,分别为斗门特色生态农田建设区和金湾都市农业建设区,建设分区将以“精细农业、精美农村、精勤农民”为发展方向,打造珠海生态农田、都市农田和精美农田。

《规划》明确,珠海市大力推进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拟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亩以上,完善粮食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

特色:今年从新建高标准农田转向改造提升为主

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珠海建设高标准农田有何特色?

熊翔介绍,第一个特色是建设标准高,省政府要求各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逐步达到3000元/亩,如目前江门市的建设标准是2600元/亩、中山市的建设标准为3000元/亩,珠海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为3500元/亩,比省政府的要求高500元/亩,也比周边地市的建设标准高。

第二个特色是建设方向从新建高标准农田转向改造提升为主。熊翔说,经过12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域内的很多潜力地块面积不足百亩,连片程度低,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后备资源不足。“因此,从今年开始,珠海市高标准农田重点对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通过改造提升,解决已建高标准农田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工程建设标准低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水平。”

创新:金融保险为高标准农田项目保驾护航

斗门、金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如何?斗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海华介绍,斗门区累计完成投入3.96亿元,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7.05万亩,其中2019年以来建成高标准农田1.81万亩。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7个,各镇均有建设,集中分布在斗门区北部、南部。斗门区规划在2023年度建设两个绿色农田示范项目、一个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通过建设示范项目,总结提炼出“可推广、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典型样板,引领该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

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局长曾敏介绍,截至2022年,金湾区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个,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8万亩。计划在接下来的“十四五”中引入更多的保险金融机构参与到该区的已建高标准农田项目中,进一步创新金融支持服务“三农”新模式,巩固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提升高标准农田运行质量和使用效益。

“藏粮于地”战略更需要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作为保险企业,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发展中可提供专属保障,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和风险补偿功能。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彭辉介绍,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出台了《珠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金融保险创新试点工作方案》,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金融保险工作。为破解“重建轻管、建管分离”难题,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为平沙镇1000亩高标准农田提供工程质量风险保障,既能转移运营期间的工程损毁风险,又能加强建后管护保障。保险公司通过“产品+技术+服务”的创新,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技术,实现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全域化、常态化、长效化,为高标准农田项目保驾护航。

后续,中国太保将进一步复制推广成功经验,加大服务赋能,强化提质扩面,因地制宜、更大程度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助推珠海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太保力量。

成效: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排全省前列

究竟什么是高标准农田?熊翔认为,高标准农田是指集中连片、田块平整、规模适度,水路电等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备,土地比较肥沃,与现代农业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耕地。

高标准农田主要体现在“3个高”和24个字,分别是“质量高、产能高、抗灾能力高”,以及“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这24个字。

熊翔介绍,“十二五”以来,珠海市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总抓手,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全力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美丽农田,整合各方建设资金,累计投资5.35亿元,已提前建成高标准农田23.43万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熊翔介绍,首先是提高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18年至2022年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从6.44万亩增加到8.23万亩,粮食总产从2.5万吨提高到2.99万吨,持续提升了全市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增加了农民生产经营收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珠海市机耕路基本实现硬底化,推动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11%,排在全省前列;耕地流转率平均提高15%-20%,助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2.62万元提升至2022年3.6万元。

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珠海市率先在全省建立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区2个,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区集成实施无人机植保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侧深施肥技术,达到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10%以上、农产品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耕地安全利用等三大目标。

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水平。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原标题《〈珠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出台》)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王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