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拿出了实实在在的住房福利,在科学之城着力打造人才安居“梦家园”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周宏博 通讯员 王吾平 罗勇 陈良海 文/图
2023-06-08 07:26

5月23日,光明区住房和建设局发布关于面向先进模范人物定向配租人才住房的通告,正式面向光明区就业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八红旗手、光明好青年、光明科学城工匠等先进模范人物供应人才住房125套。

光明区住房和建设局紧跟全市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租房与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5月26日,光明区率先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了一批“青年之光”人才驿站,即引来各界围观和媒体的强力关注。

记者注意到,这只是光明区住房和建设部门以服务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为努力方向,围绕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服务人才安居乐业需求,不遗余力推进人才住房保障工作的又一经典创新桥段。

时代的聚光灯照向光明,历史的新机遇眷顾光明。光明正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奋斗目标,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聚集地,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近年来,光明区在持续探索推进人才住房保障工作方面,拿出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实绩可圈可点。从2016年至2022年光明区已累计配租人才住房14478套,2023年光明区将进一步增加住房供给,计划面向各类人才供应人才住房不少于5000套。目前,光明区将结合人才社区、美好街区的打造和创建,增量提质优化服务配套,打造光明特色“住有宜居”新标杆。

光明区创新打造“青年之光”人才驿站,助力新青年群体“来深有房住”。

住房保障政策住房筹集建设

住房供应分配上多管齐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住房保障政策上,光明区住房和建设局正紧跟全市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租房与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在原有公租房、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为主体的住房体系下进行调整衔接,研究制定区级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及人才住房补租政策,探索住房补贴与住房配租相结合的灵活保障形式,针对高层次人才、科研人员、港澳人才等多群体建立立体多元的保障制度,满足各类人才多层次需求。

而在住房筹集建设上,光明区人才住房围绕产业规划、重点机构、轨道线站点等布局建设,围绕产业空间布局先后规划了高新产业园东、西配套宿舍用地,围绕深圳市钟表、内衣等传统产业集聚基地分别规划了配套宿舍用地,围绕轨道6号线长圳站规划建设了长圳二期人才保障房,围绕凤凰城规划建设了红坳人才房,围绕中山大学规划建设了中大人才保障房。

上述7个人才住房均为独立占地项目,可建设人才住房21344套共112.57万平方米,能满足周边产业园区以及中山大学、中大附七医院等机构职工职住平衡的需求。

在住房供应分配上,光明区自2016年开始供应人才住房。截至目前,已累计向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区级鸿鹄人才等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住房共106套;累计面向重点企事业单位供应人才住房14478套,共保障了工业、科创等6类行业40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住房需求。

同时,光明区已为各类高层次人才做好大户型房源储备,按“随来随配、优先保障”原则提升住房服务水平。目前该区已顺利推动九樾广场及安居凤桐苑人才住房项目入市销售,累计供应1120套住房,以同地段同品质商品住房60%的售价及100%的产权切实解决人才住房困难,未来光明区将持续通过人才住房配售工作加强住房保障,实现有恒产者有恒心。

光明区将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全区计划新增建设筹集公共住房4万套,包含保障性租赁住房2.4万套;计划供应公共住房约3.2万套,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1.4万套,光明区还将结合人才社区、美好街区的打造和创建,增量提质优化服务配套,打造光明特色“住有宜居”新标杆。

创新打造“青年之光”人才驿站

助力新青年群体“来深有房住”

毕业季来临之际,对于很多来深追求梦想的青年人来说,第一个面临的难题就是租房问题。2023年,光明区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和各类人才的住房问题,高质量提升人才保障服务工作。为解决刚毕业大学生、企业试用期人员等新青年群体来深后落地居住难题,光明区创新思维,建设首批“青年之光”人才驿站,充分体现“深圳温度”。

撬动社会力量筹措低价房源。经光明区住建部门积极对接,指导光明区不动产业发展协会发起“青年之光”公益计划,组织协会会员单位以低于市场租金20%标准提供房源,爱心企业共同筹措善款用于剩余租金及运营费用,并捐赠公寓配套物资,如智能门锁、家私家电等,申请人仅支付管理费、水电费等杂费,大大减轻企业及来深新青年前期负担。

突破条件限制保障政策“盲区”。因现有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常规上只覆盖具有户籍、社保的人才群体,刚毕业大学生、试用期人员来深后亟需落脚点,却短期内无法申请。围绕这一政策“盲区”、需求“痛点”,打破申请条件限制,仅需提供辖区注册企事业单位的劳动合同和基本信息,试用期新员工就可申请1-3个月的过渡期免费住房,大大提升保障灵活性。

提升居住品质实现拎包入住。结合全区城中村规模化租赁改造工作,“人才驿站”项目对原有房源进行了品质化改造和外观提升。改造后,一楼为小花园,可供入住人员休闲娱乐,房间内部环境干净明亮,床、沙发、冰箱、空调等日常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拎包即可入住。首批房源供应后反响热烈,已有区留学人员创业园、中集智园等4家产业园区和华星光电等共14家企业、20名新员工申请入住,后续将有更多批次“人才驿站”上线,为来光明、深圳就业的青年人才提供更多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了一探究竟,记者实地随机采访了两位入住“人才驿站”的青年。

韩旭光是今年3月底就职清科优能(深圳)技术有限公司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师岗位的一位研究生。他告诉记者:“能够入住‘人才驿站’真是让我喜出望外。我不但对目前入职的公司很满意,光明区就业的大环境也让我很满意。”他透露,他本科毕业后曾有在苏州就业的一段经历,他觉得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深圳选择光明,太对了!

覃苏梅是在邦泰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新媒体方案岗位就业的一位本科生。5月15日入职公司当晚就入住“人才驿站”,让她感到既意外又欣喜,居住条件让她相当满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记者追根溯源,采访了光明区不动产业发展协会创会会长陈汉辉。他向记者透露:光明区不动产业发展协会是全市首家区级不动产业行业协会。成立之初,光明区住房和建设局就对协会工作提出了党建引领、服务会员和保障民生的三点期望。“正是为了回应区住建局的期望,我们才创新思路,13家会员企业联手发起推出了‘青年之光’人才驿站这一爱心公益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另外3家供应链企业加入进来,与我们共同完成了这一项目。”陈汉辉表示,尽管光明的住房政策已经相当丰富和完善,但还是有政策无法涉及的盲区,比如刚入职的新人,就因社保购买年限不足等原因,无法享受到政策红利。“青年之光”人才驿站正是在这个盲区发力,为光明区打造相对完备的创新创业环境。一同接受采访的光明区政协委员刘德强,也是“青年之光”人才驿站公益项目的共同发起人,他告诉记者:“就是因为我们共同发起这一公益项目,我与陈会长在一块交流的机会更加频密了。”陈汉辉及协会秘书长张楚依都笑言:“‘青年之光’人才驿站项目,进一步密切了协会会员的关系。”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谭凤希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周宏博 通讯员 王吾平 罗勇 陈良海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