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春潮涌荡。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先行示范,使命催征。
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深圳要为广东走在全国前列奋楫争先、勇当尖兵。3月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谋早、谋细、抓紧、抓实,大兴调查研究,扎扎实实抓好每天的进度,干出每天的成效。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实时调度、过程调度全市经济运行工作;市区两级密集走访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等交流洽谈,春意盎然的鹏城全球客商云集,新老朋友纷至;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项一项工作抓落实、一个一个问题抓落实、一项一项指标抓落实,对重点企业一户一户对接,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地落实。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逐月回升,实现良好开局。
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广东、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面临的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视察广东时再次强调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深圳发展指明了奋进航向。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后,我市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全市干部大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并对全市贯彻落实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4月22日召开了主题教育读书班和全市正局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不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肩负着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深圳人才公园。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夯基础扬优势
——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生产线全力运转、机器人来回穿梭,订单饱满、产销两旺,制造业一片暖意;“深圳创投日”持续服务产业与创投机构对接,银行普惠贷款规模创新高,金融业交易活跃;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等创新信息服务模式,赋能千行百业……放眼鹏城大地,一项项重大举措,一个个重大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实施工业投资倍增计划,全年推动支持12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3.7%,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4%。锚定数字能源、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高端产业,加快规划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打造万亿级的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新能源产业成为深圳工业亮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太阳能电池产量大增,全国首个百米装配式“摩天工厂”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期项目竣工。全力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一季度全市供应1.82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大力实施“工业上楼”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空间保障,“工业上楼”园区建设热气腾腾。深圳首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专业园区项目——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首期工程主体结构封顶。
▲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效果图。
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通讯员 陈佳芝 图
提高金融业发展能级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4月10日,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A股正式迈入全面注册制时代,打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循环。中信、中国信达、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密集来访、洽谈合作。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在各区开设“金融驿站”,网点已扩张至98个,累计解决融资金额841亿元;“前海金融30条”加快实施,首批境外购汇业务落地;前海发布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出45条惠企政策。金融业“输血”实体经济功能不断增强,3月末,深圳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45%。
南山“金融驿站”揭牌。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蒋辉 图
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做大服务业总量、做优结构、做强主体,并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全国范围内确定48家优质服务商,为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咨询诊断服务。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龙头企业更具活力。数据交易更加活跃,深圳数据交易所引入深投控、中国电子、前海金控等战略投资者,截至3月底已完成登记备案的数据交易总计625笔,累计交易金额18.22亿元。
深圳数据交易所。
优服务筑生态
——市场主体总量迈上新台阶
3月底,全市市场主体达到400.51万户,同比增长4.61%,总量稳居全国第一,创业密度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今年一季度新增105635户,同比上升19.95%。无论是总量还是新增数量,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主体对深圳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和坚定信心。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我市把支持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放在心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组织召开行业协会商会座谈会、供应链行业座谈会、走访企业上门问需;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走进企业、走到一线,以更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政策和工作,为企业发展培育最好土壤、提供最优服务、给予最大支持。3月23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机遇之城2023》显示,深圳在技术与创新、营商环境维度上排名全国第一。
《机遇之城2023》报告截图。
培育市场主体。坚持引育并举,想方设法让市场主体多起来、大起来、强起来。一方面加快面向全球招商引资,赴国内外重点城市等开展经贸交流、投资推介等活动,吸引更多产业、企业、资本、人才集聚深圳。4月14日,市政府与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方面,大力支持各类企业发展,市市场监管局稳步推进“个转企”,今年一季度个体经济增长迅速,全市新登记个体户同比上升45.10%;市中小企业服务局举办“星耀鹏城”投融资路演活动,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目前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超8600家。
做实企业服务。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落实“我帮企业找市场”等行动,纷纷到企业、到项目、到现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在前海召开现场工作对接会,推动“金融支持前海30条”落地落实。
构建产业生态。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优化支持服务企业政策,推动促进经济发展各项措施持续发挥效用,不断增强企业信心。福田区沙头街道虚拟园区“数字沙头”上线,构建集政务、商务服务于一体的“线上+线下”双平台,密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企业之间资源高效对接。
热情推动创新
——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4月10日,全球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发布,这是比亚迪继刀片电池、CTB、易四方之后的又一技术突破,也标志着比亚迪成为首个自主掌握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的中国车企。比亚迪是我市企业加强创新的一个缩影。
比亚迪发布全球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我市起而行之,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广泛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各行各业积极引进推广新模式新业态。
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高水平平台和载体,扎实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苦练内功勇攀高峰,推动更多从“0到1”的创新突破。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揭牌,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办公区入驻光明生命科学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首批重点项目之一河套科创中心封顶。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团队“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入选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鹏城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端边云协同技术的数字视网膜系统国际标准;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超导量子计算课题组实现分布式量子计算芯片间的超低损耗、高保真度量子互联。
港中大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揭牌。
河套科创中心封顶。
培育一流创新生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务不断涌现:开立生物血管内超声、4K荧光硬镜等高端新品陆续获批;企业自主研发的首个国产髋膝一体骨科手术机器人——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上市……第七届深圳市自主创新百强中小企业名单公布,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62%,平均持有知识产权数量达180项。今年一季度全市认定登记通过技术合同同比上升63%,占全省比重39%。
集聚一流创新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3月以来,一批国家科研机构、高校来深拜访、探讨合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智慧+中国经济”企业家论坛、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的“北大深圳论坛2023”和“科教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举行。4月15日-1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举行,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948家专业机构和组织,近万名海内外政府代表、专家学者、高端人才现场参与。4月13日,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六届国际赛总决赛在深圳举行,“以赛引才”效果持续加强。源源不断聚集的人才正为我市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现场。
激活力添动力
——扩大全社会有效投资
塔吊林立,重大投资项目持续推进: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深圳首条跨海隧道——妈湾跨海通道盾构施工有序掘进,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三大主题酒店主体建筑即将封顶……
深圳湾总部。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妈湾跨海通道。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通讯员 朱文君 许为国 摄。
抓好经济运行,加强投资拉动是直接有效的措施,也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市委专门召开固定资产投资专题会作出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真抓实干推动项目投资建设高质量发展。一系列部署举措密集落地,一个个重大项目接踵推进,经济暖流不断涌动,发展脉动愈发强劲。
政府投资快马加鞭。光明高中园(综合高中)、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先进功率器件工业园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坪盐通道工程、春风隧道工程、深圳市新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二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保障项目加速建设。今年一季度,市区政府投资同比增长31.3%。
企业投资更有信心。我市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让民间资本形成稳定且良好的预期,进一步激发投资活力。一批强链、补链、固链、延链产业项目加速上马,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等一批项目落地,华润微深圳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欣旺达锂离子电池智能智造产业园等加快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新动能。今年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5.4%,高于整体投资增速。
挖潜力扩内需
——激活消费市场强劲引擎
香港与内地恢复正常通关以来,我市各大口岸出入境旅客节节攀升,福田口岸、莲塘口岸分别在4月10日、4月16日创下单日出入境客流量纪录。一季度,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66.12%;铁路客运量17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4.7%;深圳地铁全网客流量为5.74亿人次、同比增长72.95%;旅游住宿单位客房出租率同比提高17.8%。
4月16日,莲塘口岸单日出入境客流量首破4万人次。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容启新 图
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市落实扩大内需战略,重点围绕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朝着万亿级消费中心城市稳步迈进。
网络电商、实体门店齐发力。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以高品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出台《深圳市推进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直播电商之都;发布《2023时尚深圳研究报告》,做大“时尚经济”规模。市商务局启动“瞪羚品牌”认定申报工作,扶持、培育一批深圳本土具备成长和发展潜力的消费品牌。加快打造一批高品质商圈,深圳万象城三期、深业上城老佛爷百货、中洲湾CFutureCity等重大商业项目开业。
周末经济、夜间经济齐升温。不断拓展新场景新体验,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活力。2023粤港澳大湾区花展魅力绽放,日均客流量约5万人次;户外绿地、公园、各类营地,五颜六色的帐篷构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夜幕降临,各大夜市商圈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目前全市夜间消费网点已突破8万个,每万人拥有夜间消费网点44个。美团数据显示,3月以来平台上我市夜间到店餐饮订单量同比增长164%,休闲娱乐订单量同比增长211%。
盐田三洲田夜市。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禾昆 图
本地消费、旅游消费齐增长。今年以来,我市各大景区商圈人流节节攀升,社会消费需求加速激发,在全国消费十大城市中保持前列。3月26日,深航首条洲际航线深圳伦敦航线复航,我市始发国际航线持续加密,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新航季日均计划起降架次1203架次。3月19日,首艘中国籍豪华邮轮“招商伊敦号”执航的交通运输部精品航线在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启航。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9.63%和72.47%。
3月26日,深航首条洲际航线深圳伦敦航线复航。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图
稳外贸引外资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3月以来,我市空港和海港一片繁忙。超大型船舶“东方西班牙”号和“地中海·泰萨”号先后靠泊盐田港,一周内两次刷新超大型船舶靠泊纪录。深圳机场开通首条南美货运航线和首条至金砖国家的“跨境电商空运专线”——深圳-圣保罗货运包机航线,我市及周边城市跨境商家的出口包裹最快一周多就能送到巴西消费者手中。今年以来深圳机场已新开了巴黎、伦敦、列日、圣保罗、达沃等5条国际货运航线。
深圳机场开通首条南美货运航线。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 通讯员 石道雄 肖雨薇 詹璐华
我市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努力把全世界的市场作为我们的市场,把全世界的资源作为我们的资源,不断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推动外贸促稳提质。市委召开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工作专题会议,加快贸易创新和升级,全力拓展贸易空间。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紧盯出口目的市场、进口来源市场全面发力稳存量、深度挖潜拓增量。今年一季度,我市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7.4%,开局稳中向好,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呈两位数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增速较快。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新三样”产品成为出口亮点。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千方百计将存量优质外资留下来,把更多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引进来。3月29日,中德(深圳)经济论坛举办,积极推动深圳企业和在华德资企业的项目需求对接,共挖掘合作意向需求128个。外国驻港领团和商界参访团、外国驻穗领团等纷纷到访深圳,共商互利合作。深圳市与西班牙签署双向投资金额超10亿欧元的合作项目,与以色列签署了一系列创新合作项目。各区纷纷跟进,坪山区政府与赛诺菲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落地龙华的瑞典海克斯康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在“投资中国年”推介活动中作为外资大项目签约。1-3月,全市吸引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前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6%。
外国驻穗领团到访深圳。深圳特区报记者 宁若鸿 图
厚植民生福祉
——为市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我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魅力、吸引力、号召力,努力塑造“美好生活 深圳创造”的城市新名片。
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4月9日,召开深圳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要求全面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主题教育的各项部署。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大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堡垒阵地家园功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让社区成为群众最放心、最安心的温暖港湾。3月7日,市委召开全市社区基层党建经验交流大会,33位社区(村)党组织书记作了现场或书面发言,分享了基层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
办好群众身边大大小小的事。发布2023年深圳教育工作要点,今年计划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82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万座以上。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跻身“2023软科中国大学”百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位列中国合作办学大学第一。市眼科医院二期工程项目奠基;新版《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施行,加快构建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多措并举推动住房保障加速提质,3月推出多个配售人才住房项目,尽最大努力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安居乐业。
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的我市原创精品舞剧《咏春》登陆国家大剧院,并开启全国巡演,引发强烈反响,在中国艺术舞台上打亮了属于深圳的高光。我市出品的国内首部人工智能题材舞剧《深AI你》3月30日首秀,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连演6场后开启全国巡演。
舞剧《咏春》剧照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我市将再增国家级博物馆——红树林湿地博物馆,与国际红树林中心共同打造具有独特意义的城市生态文化名片。2023年我市第1号林长令发布,全面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林业各项工作。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西涌社区成为我国首个国际暗夜社区,以此为契机推进大鹏星空公园建设,持续保护优良夜生态环境。
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设计效果图。 受访单位供图
抓得真,干得实,效果好。从3月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答卷中,可以看到全市上下努力奋斗取得的成效,但还有很大潜力:经济整体恢复还不够均衡、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产业发展需加快挖掘和培育新增长点;外贸发展面临挑战,要加快建立对冲波动、有效平衡机制;对制约企业发展的融资、人才等问题需研究出台更多管用的政策举措;重大标志性项目储备有待强化;一些任务和要求的完成进度还赶不上时间进度。这些都需要及早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需要奋斗和实干方能赢得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必将推动深圳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原标题《抓好每天的进度 干出每天的成效 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2023年全市高质量发展工作述评之三》)
编辑 关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余晓泽
读特热榜
1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同日召开会议,深刻汲取贵州游船倾覆事故教训
2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山大齐鲁医院:护士霍某某记过、降级!
3云南禄丰尾矿坍塌事故搜救正在进行,被掩埋的四辆工程车已找到
4“五一”假期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
5山大齐鲁医院护士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院方称将核实
6南京一家医院涉嫌违规提供辅助生殖服务,相关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757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晴去世,曾编辑出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全集》
8网传“桂林象鼻山景区收门票”?不实!免费开放
9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会投票决定任命阿贝尔为CEO,巴菲特继续任董事长
10《哪吒2》总票房破158亿,即将超越《泰坦尼克号》
IN视频
鹏友圈
00:17
5级大风航拍邂逅深圳西部绝美日落盛景 4月22日,哪怕面临着5级大风的挑战,我依旧无畏前行,用航拍镜头捕捉了深圳西部那震撼人心的日落景象。画面中,广深沿江高速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城市与大海的脉络,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不远处,无垠的大海与天空相融,波光粼粼,尽显辽阔与深邃。而画面右侧,机场上飞机起起落落,仿佛穿梭于天地之间,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大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希望这份独特的视觉盛宴能带给你心灵的触动。 据悉,4月23一25日广东省将迎来汛期首场暴雨过程。25日深圳(含深汕)将出现局部暴雨伴强对流天气过程。#读特小记者#
00:30
一年级读特小记者小试身手!亲手制作香甜南瓜饼 今天,我这个读特小记者化身“小小厨师”,在厨房里完成了一次超有趣的挑战——亲手制作南瓜饼! 我先和妈妈一起挑选了圆圆的南瓜,把它洗干净、削皮、切块,再放进锅里蒸熟。看着南瓜在锅里慢慢变得软软的,我心里可期待啦!南瓜蒸熟后,我用勺子把它压成泥,加入香香的糯米粉、甜甜的白糖,揉成面团。面团软软的,摸起来可舒服了!接着,我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压扁,还在上面按出了漂亮的小花图案。最后,把做好的南瓜饼放进锅里煎至两面金黄,不一会儿,厨房就飘满了甜甜的香味! 咬一口自己做的南瓜饼,又软又糯,甜丝丝的,比买的还好吃!这次制作南瓜饼的经历太有意思啦,我不仅学会了新本领,还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以后我还要尝试做更多美味的食物,和大家分享我的“美食小成就”!#读特小记者#
00:56
图腾影视😁😁😁😁
《滩涂上的翡翠森林》 #读特小记者# 在深圳的怀抱中 有一片神奇的红树林 宛如绿色的梦境,静谧而安详 高大的树木,肩并肩 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穹 叶子在风中,轻轻吟唱 诉说着古老而新奇的故事 阳光洒落,金色的光线 穿过枝叶的间隙 在地上描绘出,奇妙的图案 那是光与影的交响 海边,海浪轻拍沙滩 如同温柔的摇篮曲 红树林矗立于此,坚定不移 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天地 在这片绿洲,自然的奇迹 白鹭翩跹,海鸥翱翔 在蔚蓝天空下自由地歌唱 我深爱着这片深圳的红树林 它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礼物 蕴藏着快乐,蕴藏着美好 在我心中,永远璀璨夺目
#读特小记者#今天我来到深圳大剧院欣赏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这场舞剧太精彩啦,像一阵旋风,把我卷进了一个充满侠义与梦想的世界。 一开场,舞台上的场景就像电影里的老香港,街道、店铺都很逼真。灯光一亮,演员们登场,他们的动作又快又有力,一招一式,看得我眼睛都不敢眨。我最喜欢的是叶问和其他门派掌门比武的片段,叶问的咏春拳,一会儿像流水一样流畅,一会儿又像闪电一样迅猛。其他掌门的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和太极拳也各有特色,螳螂拳的动作像螳螂捕猎,又快又狠;八卦掌的脚步轻盈,转来转去;八极拳刚猛有力,每一下都像是能把空气打碎;太极拳则慢悠悠的,却感觉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的对决,就像一场激烈的战争,看得我热血沸腾,忍不住和观众们一起鼓掌叫好。 除了精彩的武术动作,这部舞剧还有很感人的地方。叶问的妻子生病了,叶问不得不离开她去打拼,他们离别的场景,让我心里酸酸的。还有猪肉荣为了保护叶问,勇敢地挡下了坏人的枪,叶问抱着他痛哭的画面,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从这些情节里,我看到了叶问的无奈和悲伤,也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舞剧里还有一条关于电影剧组的故事线,虽然一开始我有点不太明白,但是看到后面,我发现这条线和叶问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剧组的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坚持,这种精神和叶问练武、开武馆的坚持是一样的。这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梦想,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看完《咏春》,我对中国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喜欢传统文化了。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舞蹈和武术,还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要勇敢、善良,要珍惜身边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以后也要像叶问一样,做一个有正义感、有担当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