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迪:做老百姓都能听得懂的交响乐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2023-03-27 07:57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日前,一场深圳交响乐团2022/2023年音乐季的常设演出在深圳大剧院举行。这是深交携手深圳本土作曲家、深圳市高级中学首任艺术中心主任张若迪举行的第四场专场音乐会。十多年来,这位供职于中学的艺术老师音乐作品层出不穷,并成为深圳首位举办个人原创交响作品音乐会的本土作曲家。他的交响乐作品始终在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并力求“老百姓都听得懂”。记者近日专访张若迪,听他讲述那些创作背后的故事。

张若迪在专场音乐会上。

“做老百姓都能听得懂的交响乐”

“张若迪的民族情怀·第四套原创作品音乐会”的举行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走进大剧院的大门,热闹与期待在大厅里蔓延着——这场音乐会的主题十分明确,来到这里的爱乐者是为了张若迪而来。作为深圳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张若迪的全部新作都交由深交首演。此前他已与深交合作,举行过三场专场音乐会。

“要做老百姓都能听得懂的交响乐。”这是张若迪创作的一个明确指向。如何运用好交响乐这一舶来艺术形式,为当代中国的文化表达、城市文化建设,乃至对外宣传发挥其作用?张若迪认为,“西方的乐器、乐队形式就像一个‘碗’,用它来装中国的食物,人们就愿意吃了。”这一点,在此次专场演出中的重磅曲目《新时代交响序曲——丰碑》中体现得格外鲜明。在这首由深交委约创作的作品中,张若迪以宏大叙事,描绘了脱贫攻坚战的波澜壮阔。张若迪介绍,乐曲由掷地有声的定音鼓展开厚重的基调,在弦乐队演奏的持续颤音中,出现了圆号遥远辽阔的音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动机随之引入,在木管透明的音色传递中,作品徐徐展开,旋律流淌开去。张若迪说,这是一部主题格外鲜明的主旋律交响乐作品,在旋律与音色共同营造出的丰富意象中,张若迪希望向听众们传达出的精神内涵不言而喻。

“音乐的本质和功能,是感召和启示。”张若迪说。在这场音乐会中,《牡丹花语》以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独有的审美意蕴和精神象征,表达了民族自信和对祖国的祝福;而在酝酿了22年写就的第二交响曲《中国颂》中,张若迪以四乐章标题,强烈抒发着自己的文化情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张若迪有感于《春节序曲》《梁祝》《红旗颂》《瑶族舞曲》等一批经典的器乐、交响乐作品的成功经验,“到今天,这些作品仍被津津乐道,是因为那些旋律、音韵一出来,人们就能明白这是中华民族的风格,是刻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里的东西。”他认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鲜明的越剧曲调,《瑶族舞曲》中的民族风情,无一不是承载于西方艺术之碗中的精美“中餐”,令观众易于接受、乐于欣赏。

“只有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核,才能真正听懂它。而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中,交响乐很好地承担起了文化交流的角色。”将这种理念融入创作,张若迪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证明着自己——不久前,《新时代交响序曲》成为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丰碑》正是其中的一首。而音乐会演出结束后,经久不息的掌声、四次谢幕也从观众角度印证了深圳交响乐创作为广大群众带来的精神滋养。

笔耕不辍 源自热爱,也源自支持

作为一名作曲家,供职于中学的张若迪是特别的。从湖南师范大学作曲系毕业后,他进修于中央音乐学院,并在湖南师范大学工作多年。来深后,他从高等学府转身基础教育,并与小提琴演奏家罗晓林于1998年一手创建起深圳第一支中学生交响乐团——“深圳市高级中学交响乐团”,为深圳培养出一批批热爱音乐的中学生,用音乐文化给予深圳孩子们更为充盈的文化积淀。而其供职的深圳市高级中学也始终支持着张若迪的音乐之路。

如今,学生交响乐团的发展已走上正轨,张若迪自己也有更多精力放在作曲事业上。近年来,他创作出了《春·月·情》《浩荡长歌》《华韵三章——情、诗、酒》《留白》《狂欢中国》《红烛颂》《天宝遗恨》《春秋遗韵——蒹葭·击鼓》《丰碑》《月下独酌》《中国颂》等一批交响乐作品。张若迪坦言,自己能够笔耕不辍,一方面源自对专业的热爱,更来自于深圳本土文艺院团对本土作曲家的支持——“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不断演绎,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写呢?”

在与深圳交响乐团的合作中,张若迪也十分感佩于深圳交响乐团和乐团团长聂冰对于“交响乐民族化”,以及对深圳本土交响乐作品推广所付出的努力。“我来到深圳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春·月·情》的首奏就是由深交完成的,深圳本土新作品的试奏也都是由深交积极演绎,这对作曲家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对此,聂冰也告诉记者,在探索新的交响乐发展道路上,深交始终愿意付出最持久而纯粹的努力,“不作‘一次性’的作品,不为获奖而作功利性的作品。时代和我们身处的深圳给了文艺创作发展的机遇,交响乐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所承担的责任,和能达到的水平还不止于此。”近年来,深交委约创作的《神州和乐》《交响山歌·客家新韵》《人文颂》《我的祖国》《英雄颂》《灯塔》等不断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传递出深圳交响乐发展的实绩。而在聂冰看来,张若迪这样一位中学老师所创作出的交响作品能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正是对在多方助力下发展起来的深圳交响水平的一种认可。

“音乐不同于美术或文学作品,它需要舞台,用现场的演奏创作变成音响,才能发挥出其真实的魅力。”张若迪表示,正因为如此,每一次谢幕时,他都由衷地对演奏者、对观众致以诚挚的谢意。在他看来,正是在创作者、文艺院团、观众之间形成的这种良性循环,音乐艺术才能实现其美妙的流转。

(原标题《一名中学老师和他的第四场原创作品音乐会  深圳本土作曲家张若迪交响乐作品创作谈》)

编辑 高原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