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笔记 | 王献之《中秋帖》
吴练
2023-02-27 08:02
收录于专题:临帖笔记

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中秋帖》 原帖尺寸:纵27厘米 横11.9厘米 临帖尺寸:纵28厘米 横13厘米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别称官奴、小圣,王羲之第七子,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东晋书法家、诗人,人称“王大令”。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太元十一年(386),王献之病逝,年仅43岁。谥号“宪”。书法造诣甚高,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

王献之年少时便有些名气,举止高雅,出口不凡。深得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吏部尚书谢安赏识。谢安政治地位很高,曾在淝水之战中,指挥东晋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之众的前秦军队。在谢安的力荐下,王献之仕途坦达,初任州主簿、秘书郎,后任谢安的左长史(相当于幕僚长或秘书长),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官至中书令。太元十年(385)谢安病逝,朝廷在封谥礼仪上意见不同,王献之上书力陈谢安之功绩,得到晋孝武帝认同,以隆重礼仪封谥谢安。此举既见王献之的高尚品德,亦得后世盛赞。

王献之自幼跟随父亲王羲之研修书法,他胸怀大志,汲取其父王羲之并张芝等大家之书法精华,并力求有自己的面貌,其草书成就最高。俞焯曾评价为:“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王献之)一人而已。”

王献之传世名作有:《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中秋帖》为行草,共二十二字,清乾隆皇帝将此帖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并称为“三希帖”,视为国宝。在东晋末年并梁代的150年中,王献之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其父王羲之,梁代书画理论家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王羲之字逸少)鼎能,献之冠世。”

《中秋帖》纸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两行,仅存三行二十二字。无款署,有董其昌、项元汴、弘历等钤印题跋。

《中秋帖》书法古朴,字守中线,气韵贯通,墨影如新。乾隆御题曰:“大内藏大令墨迹,多属唐人钩填,惟是卷真迹。”

(原标题《王献之〈中秋帖〉》)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田语壮

(作者:吴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