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辨|以质量变革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
深圳特区报
2023-02-21 15:52

漫画:颜庆雄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全文共十一部分三十二条,分为形势背景、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四个部分。强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本期“思与辨”就该话题进行讨论。

■ 主持人:赵 鑫

■ 嘉 宾: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韩文龙(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余义(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执行所长、主任研究员)

《纲要》为我国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主持人:此时国家出台《纲要》,有何深意?

匡贤明:质量建设决定能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从短期看,《纲要》将促使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更加注重质量提升,通过质量提升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从中长期看,将推动我国质量标准进一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在某些方面引领国际标准。因此,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看,《纲要》是一个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韩文龙: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纲要》对于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质量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障经济安全和厚植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路径。《纲要》部署多方面举措,为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

周余义:《纲要》是在党的二十大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出台的一份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此时出台,意义重大。一是凸显了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性。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纲要》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为更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跑出“加速度”注入了强大动力。二是凸显了质量强国建设的紧迫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转型的内在动力及人民群众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都在倒逼我国必须加快实施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质量强国战略。此次《纲要》从宏观到微观,对各重点领域的质量建设工作均提出了详细要求,为我国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三个体系”形成了质量强国建设的三大支柱

主持人:《纲要》主攻方向是“三个体系”的建设,即建设更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高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的质量治理体系。这三个体系为何如此重要?

韩文龙:建设更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解决供给体系不完整和供给质量不高的问题,是当前需要加快解决的主要矛盾。建设高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是重点解决质量强国建设的制约因素,构建具有支持效应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以此来促进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的质量治理体系重点解决质量建设中的治理问题,形成强有力的治理、约束和监督机制来规范各个领域的质量建设。三者是辩证统一的,既可以独自发挥作用,又统一于质量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布局。

周余义:综合来看,“三个体系”彰显了新时代质量强国建设的多元层次和丰富内涵,三者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形成闭环,共同构成了质量强国建设工作的“四梁八柱”,确保质量强国之路走深、走实、走远。

首先,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是目标。供给端发展不足仍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纲要》抓住这一因素,从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供给端的质量和效能。其次,高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是支撑。受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限制,早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相对粗放,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和管理经验明显不足。《纲要》聚焦质量基础设施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加强投入、深度布局,有利于加快补齐短板,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再次,现代化的质量治理体系是保障。《纲要》提出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政策制度、优化监管等手段,将为推动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进而为质量强国建设相关工作的落实保驾护航。

匡贤明:质量提升的核心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更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这是确保产品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重要保障,也是质量强国最直接的表现。二是高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质量提升不仅是企业层面的事,而且涉及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比如,没有高质量的技术服务机构、科技转化机构,技术进步就难以转化成为质量提升的动力。三是现代化的质量治理体系。这主要涉及质量监管、质量法治建设等。这三个体系大体上分别相当于质量强国体系建设的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涵盖了质量强国的核心内容,形成了质量强国建设的三大支柱。

深圳要重点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制度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

主持人:今年一开年,深圳就召开了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此次《纲要》出台,确立了新时期质量工作的全新方位。您认为深圳可以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周余义:一是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培育壮大“20+8”产业集群为抓手,努力补齐短板,提升全过程创新能力,增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新赛道、占领制高点的主动优势,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质量效益型发展。二是面向质量强国建设服务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产业、产品、工程、服务、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质量基础设施及质量治理现代化等领域加强相关模式、平台、技术、标准、指南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努力形成“深圳质量”系列产品,面向全国输出。

匡贤明:第一,鼓励企业把发展重点放在质量上,推动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深圳有条件也有动力率先在质量上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稳步提升深圳产品与服务质量。第二,支持质量公共服务发展。鼓励行业组织、协会、质量专业服务机构等加大质量公共服务供给,形成助推企业提升质量的环境。第三,探索优化质量治理体系,对现有的质量治理体系进行改革创新,尊重质量治理规律,更多地用市场的办法提升质量治理效能。

韩文龙:深圳市是制造业强市,也是数字经济强市,在质量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从国家提出的高标准的质量强国建设要求来看,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深圳要加快推动深圳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不断增强优势产业的质量竞争力,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重点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制度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为质量强国建设贡献深圳力量。

(原标题《以质量变革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