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颜庆雄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围绕11个方面出台38条举措,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方案,要求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使扩大内需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本期“思与辨”就该话题展开讨论。
■ 主持人:赵 鑫
■ 嘉 宾: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韩文龙(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玉玲(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项目研究员)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主持人:此次国家专门针对扩大内需制定规划纲要,有何深意?
匡贤明: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强调内需的作用,提出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此次国家专门针对扩大内需制定规划纲要,一是为了稳定内需预期。尽管短期面临冲击,但我国依然具有巨大的内需潜力,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都有很大空间。二是统筹部署。《纲要》分别从促进消费投资、完善分配格局、提升供给质量、完善市场体系、畅通经济循环五个方面进行部署,总体上是从国民经济循环的角度提出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举措,是扩大内需的顶层设计。三是务实推进。《纲要》明确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具体举措,对于下一步各部门各地区务实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韩文龙:扩大内需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体系的战略基点。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建立起完整的内需体系,才能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支持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刘玉玲: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阶段,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消费与投资规模将有所恢复。《纲要》是扩大内需的顶层设计,有利于创造扩大内需的动力和环境,统筹发挥扩大内需对经济恢复的拉动作用。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从过去的投资、出口驱动转为消费驱动,能够让国民群体更多享受经济发展果实,同时为国内经济发展“播种施肥”,增强国内经济发展韧性,助力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调整。
市场主体可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创新空间和利润空间
主持人:在促消费方面,《纲要》从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四个方面作出部署,这说明了什么?这四方面的消费将为市场主体带来哪些机遇?
匡贤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纲要》对这四方面的消费作出部署,涵盖了消费的重点领域。一是传统消费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并且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形成了传统消费不断升级的态势;二是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的重点逐步向服务消费倾斜。三是新消费业态、新消费场景不断兴起,新型消费正在深刻改变消费格局;四是绿色低碳消费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引导新消费理念的重要力量。这四个方面的消费都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是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抓手。
刘玉玲:一是传统消费满足人民对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余,新形势催生的新消费模式,将不断满足人民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二是服务消费蕴含巨大潜力,未来将更好适应居民高品质生活的消费需要。三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绿色消费将引领新的消费观念,逐步转化为全社会的低碳意识和行动。消费的全面恢复,将为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提升市场主体活力。
韩文龙:《纲要》从这四个方面作出部署,目的就是要通过促进消费方式的多样化,消费内容的丰富化,进一步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更大力度地扩大消费规模,更加充分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通过这四个方面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的扩展,相关市场主体可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创新空间和利润空间。只要各类市场主体抓住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消费升级换代的机遇,创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就可以获得市场认可,进而赚取更多利润。
在供给侧、消费侧、湾区协同等方面同时发力
主持人:深圳要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还应采取哪些举措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刘玉玲:面向未来,深圳持续加快消费升级,仍需要在供给侧、消费侧、湾区协同等方面同时发力。供给侧方面,促进消费品供给创新,支持服装服饰、眼镜、黄金珠宝、钟表等行业加大研发设计力量,推出引领潮流的创新产品,同时支持发展更多跨界融合的时尚科技产品,提升时尚消费品的科技感;促进本土品牌高端化发展,支持本土品牌在国际舞台发声,提升本土品牌影响力。需求侧方面,短期通过消费券等刺激居民消费需求,长期通过打造博物馆之城、公园之城、咖啡之城,营造沉浸式、体验型的文化消费氛围,增强居民消费原动力。
韩文龙:一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产业体系,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消费对象。二是通过空间布局、功能业态完善和消费环境再造等,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环境。三是不断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通过社会政策消除居民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居民有钱消费,乐于消费。四是通过制度型开放,引入世界范围内的高端产业和消费行业等,进一步塑造深圳的国际化形象和城市品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消费体系。
匡贤明:第一,打好大湾区这张“牌”。尤其是服务消费,其竞争力在于标准、在于规则。深圳要发挥毗邻香港的优势,在服务消费领域率先引入国际标准,推动服务标准的对接,争取未来使“深标”成为国际服务的高端标志。
第二,利用创新优势,在消费新场景上率先突破。尽快把技术优势转化为消费场景优势,创新消费业态和应用场景。
第三,打造深圳消费品牌。发挥深圳在制造、物流等方面的优势,下大力气支持中高端消费品牌跨国公司在深设立全球总部、区域总部、功能型总部。
(原标题《思与辨 | 以扩大内需 激活经济“一池春水”》)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克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