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辨 | 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 赋能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王玥
2022-11-08 09:19

漫画:颜庆雄

10月31日,财政部在官网发布《关于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支持深圳在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方面探索创新,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本期“思与辨”就该话题展开讨论。

■ 主持人:王玥

■ 嘉宾: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博导)

傅子恒(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臧建文(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后、河北金融学院讲师)

强化财政的公共服务性质,真正体现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

主持人:《实施意见》在开头便大篇幅着墨于教育、医疗、住房等强民生板块,支持深圳探索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的财政政策体系,释放了什么信号?

李长安:可以明显地看出此次探索创新的主要目的,就是恢复和强化财政的公共服务性质,真正体现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事实上,虽然这些年政府对民生支出的力度在不断加强,但总体而言,与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巨大需求相比,仍存在着薄弱环节。这就需要在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体系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也需要在财政管理体制方面不断健全和改革。

臧建文:深圳应当着力解决好市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基础民生板块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这不仅需要民生财政投入保障体制机制的强化,促进基础民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均等化水平的明显提升,而且需要以教育、医疗、住房为代表的民生“小切口”推动地方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大转变,让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傅子恒:《实施意见》提出支持深圳探索推进构建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的财政体系,反映出国家在构建形成普惠共享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方面,对深圳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实施意见》提出,多层次提供优质教育供给,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加大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支持力度,契合了民生痛点,找准了从财政支持角度推进解决这些难题的着力点。

深圳未来在税制改革中有能力率先改革,为其他地方提供经验

主持人:《实施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在全国税制改革中先行先试,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税收改革工作和研究课题。深圳在税制改革方面应从哪些方面着力?

臧建文: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中心城市,在与大湾区其他中心城市、节点城市政策协同过程中,可在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工薪税)、“六税两费”等税费改革方面,尝试推出涉企优惠税率等系列简税制举措,以持续吸引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

傅子恒:一是完善财政预算约束制度,探索财政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使之更加匹配于实际的公共收支需求目标;二是在财政收支的管理与监督方面,探索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与监督机制,并严明财经纪律,做到公开公正、透明阳光;三是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使具体的项目绩效更好地与全社会宏观、整体目标深度融合、兼顾;四是在更加公平的前提下,探索构建、完善若干重要税种的税收机制,如涉及公平、效率、普惠的所得税制改革,涉及代际再分配与起点公平的遗产税制改革等等。

李长安:此次《意见》赋予深圳税制改革先行先试权力符合实际,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快,管理水平高,税收征管能力强,未来在税制改革中有能力率先改革,为其他地方提供经验,为全国税制改革铺路。未来消费税改革是一大重点,深圳可以先试点积累经验,然后再逐步推至全国。

让财政大数据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

主持人:《实施意见》鼓励深圳探索财政数据共享和分析应用,推进部门间系统对接,深度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战略布局。在提升财政管理效能方面您有何建议?

傅子恒:财政数字共享、系统对接与“一网统管”,体现的是“全国一盘棋”的统一要求,也是推进财政一体化、公开化、透明化,完善全国统一的财政管理机制的题中之义。建议财政公共收支公开化、透明化,凡不涉及保密的事项一律公开,做到“阳光财政”。

李长安:事实上,“一网统管”已经渗透到深圳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之中,比如,2021年深圳基于大数据分析应用,探索政策补贴主动匹配、精准推送、免申即享,积极推行政策补贴直通车改革,大大提升了财政管理效能。下一步,要在财政数据对接共享平台建设、大数据分析,以及财政数据共享应用方面继续发力,让财政大数据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

臧建文:在提升财政管理效能方面,建议深圳财政部门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依法加强与各预算使用单位对接,严格预算控制、核算、决算,完整全面反映财政预算资金流向和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情况,形成预算支出绩效评价,通过共享市场主体税费缴纳与登记注销等数据,观察区域内不同规模、行业、类型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为地方宏观调控政策的及时果断推出提供科学依据。其三,可尝试加大与税务、人社、医保等部门协调力度,借助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搭建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记录市民及城市流动群体社保参保、缴费、续接、待遇享受等相关信息,在促进劳动力人才要素流动的同时,有助于实现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的高效精准供给。

(原标题《思与辨 | 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 赋能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连博 三审 刘思敏

(作者:王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