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春节的年味儿还未散去,多地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的“抢人大战”已悄然打响。为缓解企业用工问题,不少地方春节前夕就“先人一步”,将招聘会搬到了农民工家门口,通过现场摆台、“直播带岗”等方式,让招工更快捷、就业更方便。
当前,各地正处于“拼经济”的关键时期,开年后企业的用工需求较此前明显上升。于此背景下,今年的“抢工大战”比往年来得更早、更激烈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由“抢人大战”所反映出来的,各地对于劳动者的争夺姿态,也与作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的中西部地区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与过去相比,如今中西部地区也能够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岗位,再加上整体人口红利的式微,这势必加剧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对劳动者而言,这显然是好事,不仅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让社会对劳动力的价值有了更多的重视。
但对于东部地区及相关企业而言,如何继续保持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将愈发成为一道必须直面的课题。要真正赢得劳动者,除了在开工季到劳动力的家门口招人,不惜包机包车全程迎接劳动力返岗,可能更多还需要将对劳动力的重视态度转化到改进日常的待遇和服务中来。比如,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让更多的劳动者能够在城市扎根;再比如,打造公平公正的就业法治环境,不断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此外,在就业服务、生活环境等“软实力”方面,也应展现出对外来劳动者更多的尊重和包容,如此才能持续巩固自身在“抢人大战”中的优势。
当然,当下一些地方对劳动力的争夺,并不是因为劳动力供应总量的缺乏,而更多还是由于结构性的供需失衡导致的。这或也提醒,在企业用工信息和劳动力信息的发布上,跨区域的地方政府、企业或可以建立更常态化的信息共享机制。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原标题《“抢人大战”之后功夫更应花在平时》)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