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福音!市医管中心力推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刘美洲
2017-09-22 19:03
摘要

近日,市医管中心与各市属医院签订《打造广深医疗高地暨建设高水平医院责任书》,对各医院制订了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发展的明确责任目标和要求。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向深圳医院已派出包括2个院士团队、3个一流专家团队和20多位学科带头人的“最强阵容”。图为赫捷院士在深手术。

“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是以引进和培育名医(名科)、名院、名诊所为重点,以全面提升我市医疗卫生质量,打造国际医疗中心为目的的民生工程。

2014年9月22日,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在北京正式启动。3年来,全市已引进173个高层次医学团队,其中绝大部分“落户”市属公立医院。市属公立医院一共引入了128个团队,包括34个院士团队、22个海外顶尖团队。

“三名工程”在市属公立医院落地开花结果。截至2017年9月21日,市属公立医院依托“三名工程”专家团队举办国际和全国性高水平学术会议316次,申请专利310项,申请国家级课题148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56项,培养博士生171人、硕士生863人,组织培训讲座5399次。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医疗卫生高地”目标,借力“三名工程”,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正在加速推进市属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将医院建设成为专科强项突出、人才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教研实力强大、管理高效科学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带动深圳的医疗卫生水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向深圳和周边城市提供高水平优质服务。

市属医院“国自然”今年立项61项

口腔数字化精准医疗团队进驻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近年来,市医管中心大力鼓励和扶持市属公立医院开展科学研究,支持市属医院通过“三名工程”等项目,与国内外著名的医学院校、品牌医院合作,创建医教研基地、医学创新基地、医疗技术研发基地等,提升医教研实力。

近日,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公布,深圳医疗卫生系统获得了84项“国自然”。深圳市属公立医院继续担当摘“金”主力,成功立项61项。其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有19个项目力拔头筹;深圳市人民医院则以12项紧随其后,与前两年相比,该院获批项目数与资助金额都实现了“三级跳”。

21日,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市属公立医院再传喜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重症多模态监护技术的临床应用”获得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市第三人民医院“Th17/Th22细胞在结核病中的应答特征及其调控机制”和市人民医院“乳腺癌诊疗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市人民医院“功能性小肌肉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和市儿童医院“新型化学污染物致儿童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与预防控制”获得二等奖。

科研成果被国际认可

今年以来,市属公立医院的科研成果屡屡登上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被国际认可。

在克里夫兰公布的“2017年十大医学创新”中,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癌防治研究团队与美国国际防癌组织专家创建的“基于自取样HPV检测的宫颈癌筛查模式”,位列榜单第九。这一模式使得宫颈癌筛查不分地域、医疗资源分布覆盖到全球所有地区成为可能。这也是我市首批“三名工程”项目落地的成果之一。

近日,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李顺民课题组在国际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的实验研究成果。这是我市本土名中医的临床经验方、科研方取得的重大突破。

上个月,国际权威期刊《Hypertension》杂志刊登了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科学发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牛建民教授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孕中期体重过度增加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并首次提出了“妊娠期舒张压触底反弹现象”这一全新学术观点。

学科影响力快速提升

钟南山院士在市人民医院查房会诊。

市属公立医院科研实力、学科影响力提升速度都很快。在中国医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上,深圳有22个学科进入所在学科的全国排名前100。其中5个学科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3。

在市医管中心的力推下,市属医院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目前,已有三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市属公立医院建立分中心,分别是:深圳市康宁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深圳市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

高精尖技术填补空白

市三医院在3天内完成3台器官移植手术。

前几天,在短短3天的时间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完成了3台移植手术,两台肾移植,一台肝移植。就在今年7月,该院才创下了5天内成功完成6台器官移植术的纪录。

器官移植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医疗技术水平的综合实力。过去,深圳只有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有心脏移植的资质,开展心脏移植手术。2016年4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三名工程”引入中山一院何晓顺教授团队,联合中山一院建立了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团队,并成立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深圳分中心,顺利开展器官捐献工作。2016年5月,该院再通过“三名工程”,引入浙大一院郑树森院士团队,成立浙大一院肝移植中心深圳分中心。今年4月10日,该院正式获得国家卫计委颁发的肝肾移植“牌照”。目前,医院正在筹建深圳市器官移植中心,争取年内进入国内大器官移植医院第二方阵,2018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进入大器官移植医院第一方阵。

今年4月14日,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再次成功实施微创“拆弹”技术——室壁瘤降落伞成形术(经皮左室重建术,简称PVR术),在两位室壁瘤患者心腔内成功植入一种状如降落伞的左心室隔离装置,为晚期心衰患者赢得重生的希望。PVR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最微创的治疗室壁瘤技术。2015年11月,在“三名工程”的支持下,董少红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广东省第一例PVR术,开深圳市心血管微创治疗室壁瘤的先河,填补了我省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实现了我省心衰治疗新的突破。目前累积成功实施6例PVR术,该院已能独立完成此类手术操作。

借力“三名工程”,市属医院瞄准国际前沿开展高精尖手术,看“大病”的能力快速提升。

瞄准前沿建立科技创新平台

市医管中心实施国际医疗前沿发展战略项目,实施“科技强医”发展策略,打造一批医学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市属医院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基地等医学创新载体,联合国内外高水平医学研究机构、学科团队打造精准医疗、生物医学、转化医学、中医药等创新平台,推进基础医学和临床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促进再生医学、三维可视化、3D打印等技术的临床应用,快速提升我市高端医学技术水平。

数字医学和3D打印中心作为时代标志的产物,是今后外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8月14日,钟世镇院士带领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成立临床基地。基地将搭建六个平台:包括三维数字可视化术前设计与规划平台;3D模型、导板及术中实时定位导航应用平台;3D打印植入物在临床应用平台;可控3D打印材料改良(4D打印)与临床应用研究平台;外科数字化教学与培训大数据平台,建立3D打印大数据库,可以为临床提供快速的解决方案;生物活性组织器官3D打印平台。

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与邱贵兴院士等“三名工程”团队一起,正在建设深圳市骨科生物材料开发与应用工程实验室、深圳市骨科疾病再生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市脊柱外科重点实验室、脊柱结构与功能重建生物医学创新平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香港中文大学矫形与创伤外科骨科合作研究中心和粤港3D打印医疗研发与服务中心等。

在市中医院,作为市医管中心“中药新药开发创新平台”,该院在市科创委创新载体项目资助下,正在筹建“深圳市医院中药制剂研究重点实验室”。该项目的开展可进一步促进我市中药制剂的发展,塑造“名药”品牌。

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

今年12月,第10届世界儿科感染性疾病大会(WSPID)将在深圳举行。这是儿科感染领域最高级别的全球性学术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从全国来说,这是继2001年国际儿科大会之后,第二次有这类世界性专业儿科学术会议在中国召开。

此次大会由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承办,将邀请世界著名的权威医生和学者进行主题演讲,探讨儿科感染临床和研究的最新热点和发展方向。这将让深圳、广东乃至全国的儿科医生在家门口就可以与国际权威学者面对面交流。

“请进来”举办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走出去”参与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在市医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市属医院纷纷搭建高水平国内国际交流的学术平台,让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国际最新医学进展,为提升医疗水平营造学术氛围。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市医管中心要求各市属医院对人才培养要做到“五个结合”: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国内进修与国外研修相结合、全才培养与专才培养相结合、临床技能培养与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学术带头人培养与学术骨干培养相结合。

量化考核打造“高地”

“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医疗卫生高地”,市属公立医院是主力部队。

“十三五”期间,市医管中心发挥统筹优势和精细化管理能力,实施市属医院品牌学科提升工程。根据市属医院的类型、所在区域,结合市属医院领先学科、重点学科分布情况,以及全市总体布局、市民诊疗需求等因素,制定市属医院品牌学科建设规划,引导各医院错位发展。同时通过采取重点扶持、整合资源、名医团队引进等方式,推动品牌学科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进军。

到2020年,力争建成10家在华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院;建成60个达到省级重点学科水平、具备冲击国家级重点学科潜质的品牌学科;重点打造30个医学创新平台;市属医院高水平医学专家达到100人、优秀青年医学专家达到300人。

此外,市医管中心还将积极承建全市医学科技创新平台项目,精选部分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生物医学平台重点推进。

近日,市医管中心与各市属医院签订《打造广深医疗高地暨建设高水平医院责任书》,对各医院制订了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发展的明确责任目标和要求。同时将量化考核指标作为医院管理团队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院管理团队的薪酬、任免、奖惩、评优评先等挂钩。

市医管中心要求责任医院要坚持“院有特色、科有重点、人有专长”发展策略,加大医疗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加大科研教学投入,采取资源整合、重点扶持等措施,建设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的高水平医院,培育医学学科品牌,形成强大的聚集效应和协同效应,从而使我市在医疗领域树立起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使深圳市医疗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刘美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