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 跨越发展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十年发展纪实
通讯员 刘婷婷 黄荷贤
2022-12-28 08:11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建院十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2年12月28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建院十周年。

建院五年创下三甲,“全国率先”“全市首创”“全区唯一”等30多条类似字眼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屡屡出现,以区级中医院的身份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近年来三次在国考中获得全国百强中医医院称号,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以“俯首甘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孺子牛”的精神向前,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的跨越发展是深圳基层中医药事业十年发展的缩影。

闯劲

开拓进取逢山开路

2012年12月28日,龙岗区中医院正式开业,全体20余名医护人员庄严宣誓。

从几十人的小门诊部起步,如今,医院有了超过1400名员工,床位将扩充至1200张。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时光倒回到2012年,经历了“公办转社会资本,再转公办”的波折后,8月底,医院筹备组接到了中医院回归公办,并要求年内务必开业的通知时,人员仅剩下两名在编员工、两名保安和一名清洁工。

办理营业执照、进行信息化建设、配备仪器设备、病区床位……医院员工通宵达旦干、争分夺秒,以“5+2、白+黑”的艰苦创业精神,经历了150个不眠之夜,用了仅有的1300万元开办经费,终于如愿以偿,医院按时开业。

当时,龙岗区人口约585万人,仅有10张中医病床,全区的执业医师、护士、药师、技师加起来不到200人,相比深圳各区均处于落后的现状。中医院的建设是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缓解深圳东西中医资源不均的内在需求。

“一间刚刚成立的医院,犹如一艘空荡荡的航空母舰,因严重缺乏人才、硬件、平台等,医院的未来,时刻面临着危机,在浪涛翻滚的大海上更是摇曳不定,必须快速发展才有出路。”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创院院长、党委书记胡世平回忆。思路决定出路,适时借势才可破局,医院的第一批拓荒牛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谋求合作。

开业三个月后,医院主要负责人北上,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签署战略协议;同年,向西横连广州,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协作单位。

为了招揽人才,医院主要负责人跟随人事部门逢招聘会必去,逢高校必访,为了让人才发现医院,特意把医院简介海报做到全场最大,擘画医院宏伟蓝图。为了引进专家,医院创院院长胡世平更是开车接送专家到医院实地考察,一度被众多专家误以为是人事科科长。

凭借着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的真诚,以及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就这样医院汇聚起了第一批专家,如今这些高年资专家成为医院的第一批学科带头人。他们当中,有省市名优中医9名,国家级专业委员会主委1名,省级专委会主委7名,市级专委会主委9名。

拼劲

甩开膀子借势借力

在困难面前敢立“军令状”,面对门诊量不高、群众认可度有待提高的问题,医院另辟蹊径突破困局,以抓住逆袭的转折点拼搏。

2014年9月,深圳市为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启动医学“三名工程”建设。借着东风,主动谋划,医院在龙岗率先启动第一期三名工程建设。2014年12月28日,医院建院两周年,龙岗区第一个三名工程项目落地,国医大师唐祖宣、禤国维进行收徒仪式。

2015年,落实珠三角和香港澳门地区中医药创新发展倡议成为当年深圳的时事热点之一。顺势而为,医院主动提出搭建中华中医药学会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的方案,促成了2016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中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在龙岗揭牌成立。

2015年,借着拜访恩师的机会,医院主要负责人看到了恩师在内地举办的中医博物馆,于是萌生了在深圳办分馆的想法。感动于对中医的执着,2016年4月,中医药博物馆在院内成立,珍藏中医药名贵标本、古籍、文物、器具等文化藏品共计2000余件,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打开新窗口。鉴于馆藏丰富和在深圳的影响力排在前列,同年,深圳市卫健委将博物馆命名为“深圳中医药博物馆”。

另辟蹊径,不走寻常的发展路,2015年医院主要负责人以市人大代表身份书写了“关于创建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南北融合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并多次赴京促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下。经过多次沟通,最终对中医药事业的诚恳、勤奋与敬业获得了大学的认同。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10月23日,医院挂牌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是国内最高中医学府首次南下完成中医药“南北融合”。

凭借甩开膀子的“拼劲”,医院变危机为时机,转压力为动力,住院病区从无到有,专科从小到大。

2015年,医院晋升三级医院,在2016年深圳市医疗质量评估上获评A级,从医疗质量、专科能力和技术水平等各层面都为三甲做好了准备。

怀揣梦想,等待时机,医院当年及时召开了创三甲动员大会,全院共计695名职工,投身于创三甲的工作中。

上下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在奋斗533个日夜后,医院于2017年12月22日成功完成现场评审,实现跨越式蜕变,成为当前全国最年轻三甲中医院的纪录保持者。

用拼劲乘势而上,把握大局、谋划局势,抓住机遇,谋求发展,截至当前,医院创建了4个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1个深圳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4个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引进了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深圳市龙岗区深龙卫生计生英才计划中柔性引才项目、院内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个人)项目共13项,打造肝病、治未病、肿瘤、脑病、针灸康复等“五大诊疗中心”。

2021年5月14日,医院牵头组建龙岗区中医医疗集团,下设五家分院,60余家社康中心,进一步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上,医院在2018年、2020年、2021年三年进入全国前百名中医医院序列,实现了系列飞跃。

医院自开业以来倡导“医生人人成为中医治疗师,患者个个享受中医药服务”的理念,让患者享受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服务。

干劲

望闻问切传道授业

过去几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举行过多次拜师仪式,由院士、国医大师、省市名中医等组成的教师团队传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为医院人才培养和中医技术水平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人才是学科发展关键。优秀中医人才培养难,难就难在中医原创思维不易形成、历代经典难以活化、基本技能不易掌握、方药性效难以体悟……因为望闻问切,主要靠的是悟性和经验。

师带徒不仅是中医历来培养人才“授业”的一个好方法,更是“传道”与“解惑”重要的途径。因此,在名中医传承工作中,老师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承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的带教老师多数从医超过30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在传承的过程快速提高年轻医生的医术水平。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医院承担了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特色模块”学生及“丹心计划”人员培养工作,同时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独立招生单位、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协同单位、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市级)。

“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北京中医药大学予以了大力支持,医院将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强化临床教师教书育人使命,以推动医院临床、教学高质量协同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院长韩振蕴说。

截至目前,医院拥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0人,师承教育指导老师10名,学术继承人17名;获批省部级教育课题2项、市厅级教育课题2项、校级重点教育课题1项;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广东省中医药局颁发的中医师承薪火工程1项,深圳市第五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项目1项,院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5个,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多点开花。

2019年12月,医院获批国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龙岗区中医药类国自然和省自然的零突破。截至当前,医院有11项获批立项科研,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市级课题5项,区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33篇;编写专著4部,专利3项;研制院内制剂1项,科技成果奖励3项,其中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三等奖1项,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学术氛围日渐浓厚。

创劲

中医特色开拓创新

2018年11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要领导来医院调研,当场欣喜地发现医院的快速发展经验可在基层中医院中复制推广,有助于全国基层中医药综合改革,更可助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医院自此正式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改革的试点单位,龙岗区也配套出台《深圳市龙岗区深入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支持医院进行改革探索。

此后,医院曾多次在全国中医药改革会议上交流经验,“三共享、两获得、一满意”的龙岗经验荣登2021年中国中医药发展成绩单榜首。

敢于创新,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镌刻在了医院发展的基因中。

传承中医精华,医院倡导“医生人人成为中医治疗师,患者个个享受中医药服务”的理念,广泛应用中医特色技术,在肝病科、妇科、儿科、治未病科、针灸推拿科及肾病科等专科中,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展开治疗。

发挥中医药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重要作用,医院在急救过程中运用了大量中医经典方药,尤其是在ICU的日常工作中广泛使用中医经典方药,成功救治了重度感染患者、休克、脓毒血症等多例急危重症患者,打造了一支反应迅速、技术过硬的抢救队伍。

建设中医经典病房,医院运用中医经典药方,采取纯中医手段进行诊疗,采用“一人一方一壶一煎”的方式,根据患者不同症状、体征,结合病因、病机、临床等特点,在经典方剂的基础上进行增减,对症下药,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

坚持中医“绿色疗法”,医院儿科始终遵循“能中不西、能外用不内服”、“感冒、发烧、拉肚子基本不用抗生素”的理念,研究儿科疾病的特色中医疗法,为小患者提供安全、规范、便捷、有效的诊疗服务,用中医手法缩短疾病痊愈时间。

创新儿童康复模式,2021年12月医院联合龙岗区残疾人联合会共同设立中医门诊部,填补深圳市运用中医药方式进行儿童康复的空白,借此打造医康教一体化的示范基地,为全区儿童康复机构提供进修学习的专业指导,不断提高龙岗区乃至全市的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服务水平。

创新蛇虫咬伤疗法,医院研制了蛇虫咬伤的4款药膏,为蛇虫伤患者提供中医治疗方案,并在2022年4月挂牌成为“广东省蛇伤网点医院”。

在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的前提下蹚出新路,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险滩,敢于担责任,根据统计,2021年龙岗全区中医处方量达619.02万张,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诊疗量占比达41.20%,更便捷、更快速、更便宜的中医药服务,让龙岗区初步实现了群众“少生病、不生病、不住院”的愿景、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费用高”的难题,逐渐满足群众“看名医、治难病”的需求。十年努力,龙岗成为了深圳的中医药强区,实现了中医发展从车未到车头的转变,医院主要负责人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管理人才称号,并获得龙岗区委区政府嘉奖令。

实劲

未病先防为民谋利

2017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通过“三名工程”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团队,成立王琦国医大师工作室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深圳),开展以王琦体质学思想为基础、结合临床研究制定的九种体质研究,制定中医技术干预规范并推广运用。

2017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通过“三名工程”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团队。

多年来,医院探索建立了融中医文化、健康干预、健康教育、中医治疗等为一体的中医养生服务体系,针对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疾病人群等特殊人群,开展以中医药、非药物治疗为主的健康干预和中医体质辨识指导与治疗。

“治未病,就是要治在未真正有病之前。中医讲究预防大于治疗,这对患者本人,和对医疗体系都有巨大意义。”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治未病科主任李芳莉说。

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医院牵头成立龙岗区中医学科联盟,联合全区12家公立医院中医科、130余家社康中心、中医馆、中医门诊部等形成治未病服务网。作为龙岗区治未病健康指导中心的实体运作载体,医院每年组织辖区所有社康中心的基层医护人员开展体质辨识和治未病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促进全区社康中医治未病推广覆盖率达到100%。

目前,龙岗已有150多家社康中心提供中医药服务,60家社康中心开设中医馆,到社康就诊的人群中近五成选择中医药服务,中医“简、便、验、廉”的效果显现。

2019年,龙岗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国家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版示范区”,深圳市治未病质控中心落户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将养生理念关口前移,2021年,医院在广东省中医治未病服务等级评审中获5A级评定,成为深圳市唯一获得5A等级评定的医疗机构。

作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深圳市治未病质控中心的主委挂靠单位,医院组建中医防治专家组,针对新冠病毒防治、治疗和康复制定“三位一体”系列方案,向社会公布疫毒清(防疫大锅汤)、清瘟散、瘟热清散等系列治疗方,率先在龙岗区开设新冠愈后康养门诊,发挥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作用。

巧劲

智慧中医健康管理

近年来,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智慧医疗已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就诊方式。

根据患者平均年龄为40多岁的实际,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积极探索“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医疗服务模式,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实现智慧化中医服务。

当前,患者通过手机,可以实现挂号、缴费、取报告、药物快递到家等服务,“信息多走路、病人少跑腿”让人减少折腾;除此之外,医院还开设了出院患者床前结算、中药寄送等服务,让病房、药房“智慧”起来,改善就诊体验。

针对慢病患者的健康监测,2020年,医院以5G、智能穿戴、大数据与智能AI等技术为核心,建设了5G智慧中医健康管理平台。智慧中医包含了网约护理、互联网医院、健康管理等业务,它将原来零散的、各自独立的、碎片化的诊疗服务,向全面、快捷、方便的健康一体化流程转变。

韧劲

家院文化久久为功

长期以来,北中医深圳医院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长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贡献的“家院文化”。

始终践行“领导围绕员工转,后勤围绕临床转、临床围绕病人转”的工作理念,每周一院党委委员均坚持下临床进行现场办公,敢于拍板、现场解决专科瓶颈问题。后勤部门相继优化办事流程,让临床办事最多跑一次,把医务人员还给患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医院全体职工主动在年初二返岗,他们有的不远千里从家乡归来,有的走到半路折返。在疫病侵袭的三年多来,全院员工全员全程参与其中,从疑似患者的介入、到确诊患者的治疗、到愈后患者的康复,全体员工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闻令而动、冲锋在前、风雨无阻、主动担责,充分运用中医药防治疫病优势,用职业素养的“韧性”和坚韧不拔的“刚性”,纷纷奔赴一线,筑起一道道“中医药屏障”。

以医院为家,以信念前行,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建院初心。十年来,医院主要负责人坚持不脱离临床,每周带头利用下班时间出延时门诊和节假日门诊及手术。自医院实施“全院一张床”及夜诊等便民措施后,得到全院职工的积极响应,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

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医院成立了客服中心,开展第三方院内员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围绕服务环境、服务流程、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不断努力,用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杯温水、一声致歉、一声道别的“五个一”服务对待患者需求。

促进医患沟通,2021年4月27日,医院生命健康叙事分享中心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家融入生命健康叙事理念的中医院。依托生命健康叙事分享中心,开展人文病房建设,每月开展患者座谈会,医护和患者均可以分享故事、袒露心扉,以跨学科生命健康教育与临床人文实践理念为指导,开展叙事医学教育,启发医护患及健康人群身心健康意识,进一步促进医护患和谐关系,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院。

传承中医精华,创新中医发展,正是凭借着不断的孜孜以求,龙岗中医人一直走在开拓创新的路上。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余晓泽

(作者:通讯员 刘婷婷 黄荷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