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湾圆桌 | 海绵体质
2022-11-30 10:15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 丁时照

坊间之前盛传,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酸性体质会让人百病丛生。要想健康无忧,必须让身体成为碱性环境。

没想到,这个曾经让人深信不疑的“酸碱体质”理论,竟然是个伪命题。

权威部门在粉碎此谣言时说,“酸碱体质”既无文献论述,也无科研证明。人体有一套强大的调节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使pH值保持基本稳定。事实是,人吃啥都不会过多地影响血液的酸碱值。

在“酸碱体质”基本盖棺论定为子虚乌有的时候,提出“海绵体质”是否很不合时宜?

这里所说的海绵体质,不是指人吃啥都吸收、连喝水都胖的生理体质,而是指人对自己专业领域的政策、法规、知识、观点兼收并蓄的学习能力。一个人的信息存储量越大,处理器功率越高,海绵体质的特征就越明显。

新闻人是天生的海绵体质。当记者,如蜜蜂采蜜,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做编辑,就是对记者采撷回来的“花蜜”去除水分和杂质、变成高纯度的“蜂蜜”。做校对如蜘蛛,是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做比对,营盘稳坐频留念,经纬平铺巧布防。张网捕捉各种错误,巧除隐藏在内容丛中的病虫害。

纵览前贤与后圣,每个优秀的新闻人,都是具有海绵体质的人。新闻人的成就越大,海绵体质的特征越明显。

当然,我们不是要做什么都吸收的海绵,而是要选择性地吸收养分。既吸收常识,也吸收专业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具备超强的自净能力,倘若不小心吸收了暗黑的液体,就要用力挤压,自我过滤,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同时,还要对自己既有的知识和认知进行“盘存”,不断刷新,与时俱进。

在信息核爆的当下,最重要的不是能记忆多少知识,而是快速寻找正确答案的能力。面对海量的信息,“目录式记忆、定位式查找、即时性提取”的能力是每个新闻人必须具备的新技能。新闻人应该了解要的是什么东西,能明白这些东西在哪里,要马上找到并即时投入应用。这可能是新时期读写用的最大变数,这样结论,不是说古人识背诵的方法过时了,而是仅仅有老方法远远不够。

人犹如此,机构亦然。

新闻单位和自己的品牌矩阵,更应该是海绵体质,一方面要吸睛、吸粉、吸金,扩大影响力;一方面要吸氧、吸油、吸脂,提高运营能力。

与海绵相近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的竹:“未出土时尚有节,入云霄处仍虚心。”何谓君子?《中庸》说:遵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里既有价值观,也有方法论,乃中庸之道。从这个角度而言,海绵几可与竹比肩。

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万物负阴而抱阳,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断,与海绵体质相对应的也应该有一种体质存在,思来想去,这对应的体质不就是“花岗岩体质”吗?

因为,花岗岩的脑袋——顽固不化。嘿嘿!

作者丁时照系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高级记者

编辑 采访-严偲偲审读 舆情研究部-李诚审核 朱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