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湾圆桌 | 不妨学习方汉奇的“年轻态”
2022-11-30 10:10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 邓辉林

有人曾问90岁的方汉奇,听力为何还很好。答曰:“这是‘文革’锻炼出来的。那时候到处都是大喇叭广播点名:‘谁谁谁竖起你的狗耳朵听着……’我的‘狗耳朵’因此锻炼得还不错。”

据说方汉奇是一个超级“段子手”。声崇年高,他犯不着向谁“卖萌”,却凭借隽言妙语到处“吸粉”,顺便借“粉”传播其思想和观点。

以观点为业的评论人,如果还在乎传播量的话,不妨学习方汉奇的“年轻态”。

当网络原住民“90后”“00后”成为媒介消费的主力军,其数字化生存需要得到媒体市场化运作的考量,否则,媒体产品和“Z世代”就会彼此遭受“你不理他,他不理你”的冷遇。评论产品具有“年轻态”,才能吸聚Z世代。其实,“年轻态”评论产品不是年轻人的“专宠”,人人都爱“年轻态”,Z世代的口味是老少咸宜的大众口味。

“年轻态”,形于“态”,源于“心”;“年轻”是皮相,骨相则是“年轻的心”。作者先有敏锐、活泼、新颖的心思,评论后有“年轻态”。

人人都经历年轻,但未必都有“年轻态”。颐指气使的口吻、老掉牙的观点、铿锵的废话、落伍的词汇、习焉不察的语法错误,都是评论作者思想上的“老年斑”。抛弃“意见领袖”的幻想,走出“唯我正确”的迷思,打破故步自封的舒适圈,认清自己观点市场竞争者的身份,才会想方设法以“年轻态”赢得年轻人。

许多人都曾经感到奇怪,“90后”“00后”真的不一样——他们不爱加班,对升职兴趣不浓,不愿讨好领导,喜欢“说走就走”。老套的评论,是“唬”不住也“拉”不到Z世代客户的,他们对老气横秋的评论的态度是:“建议你不要建议”。

评论的“年轻态”,不局限于用热词、带网感。短,是对年轻人时间的尊重;实,是对年轻人率真的回应;新,是为了和求新求异求变的年轻人心照不宣;活,是为了面孔可亲、至少不可憎,还能为年轻人提供信息产品之外的服务。无论是政论还是时评,无论是纯文字评论、海报评论还是音视频评论,不妨一一划出“不得如此”的“禁区”,经由倒逼走上“短实活新”的路子,既提供抵达心灵终端的观点信息,也帮助“90后”“00后”加强与世界的连接和互动。

年轻是无限可能,“年轻态”的评论也当如此。如今,国内一些自媒体人,又从顶级微信公共号转战短视频直播平台,做到了“受众在哪里,阵地就建在哪里”。平台可以变,形式、手段、业态、体制、机制也可以变。不变的只有变,“内容为王”并非抱残守缺的幌子,“规定动作”不是老态横生的理由,“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需要评论全面创新。

大浪淘沙,时间为尺。是“浪”还是“沙”,选择权在自己,但评判权在时间手里,在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媒介消费者手里。评论“年轻态”,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不辜负时间。

作者邓辉林系高级记者、博士、第三届深圳新闻英才奖获得者

编辑 采访-严偲偲审读 舆情研究部-李诚审核 朱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