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应急污水处理设施全景效果图
茅洲河整治又有重要进展。记者从深圳市水务局获悉,经过3个月来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克服台风连续影响等不利因素,茅洲河中上游干流截污箱涵末端水质改善工程中的1号应急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在9月15日开始通水调试。这一应急设施每天可以处理沿岸箱涵截流的污水10万立方米,大幅减少了直接排入河的污水总量。
9月19日下午,读特记者来到了南光高速桥底与公明北环大道交汇处,深圳污染最重、整治难度最大的茅洲河就从这里流过。只见河边平整的土地上,伫立着15座白色的集装箱,外面写着“移动超磁水体净化站”的字样。茅洲河截污箱涵截留的污水,经过取水泵坑泵送到这些移动应急污水净化设施处理,最终再排放入河。
1号应急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经理、深圳市楠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刚向记者介绍,污水处理后剩下的污泥,将由高效分散机打散,回收有用的“磁种”以循环使用,其余部分经过脱水后再进行外运。
“深圳36条黑臭水体整治考核的时间节点就在今年年底,这个项目施工工期也非常紧迫,只有短短的3个月,中间还遇到了‘天鸽’、‘帕卡’的接连袭击。”王刚介绍,工程于6月15日动工建设,70多名工程人员克服了工期短、台风多、雨水频密、地质复杂、场地狭小等困难,加班加点、昼夜不停,终于按期完成了任务。1号应急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运行,大大减轻了茅洲河下游的水质考核压力。
移动应急污水净化设施
就在1号处理设施下游的洋涌河水闸处,2号应急污水处理设施也在紧张的施工当中,预计10月底即可完工、11月将投入运行。“两座应急处理设施合计可为茅洲河中上游每天增加最少21万方的污水处理能力,这样基本可以实现茅洲河中上游段水质考核达标,并对茅洲河最终实现‘不黑不臭’的目标至关重要。”深圳市河道管理中心茅洲河管理所所长邹大江向记者介绍,茅洲河中上游流域每日截流污水约有66万方,但是光明(一期)、松岗(一期)两座水质净化厂仅有30万方/日的处理能力,其余污水原本只能通过截污箱涵直排到茅洲河下游。两座应急设施加上正在建设的松岗水质净化厂二期和光明水质净化厂二期,可使得茅洲河中上游流域的污水全部都得到有效处理。
经过应急处理后污水大大改观
记者从深圳市水务局进一步了解到,今年全市共安排治水提质项目486个(2016年续建项目325个),截至8月31日,全部项目均已启动,其中完工25个,在建264个,完成治水投资98.79亿元,占年度投资的51.99%,与去年同期45.24亿相比增长118%,大幅提速。市民最为关心的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方面,后海河等20段基本完成整治,初步达到不黑不臭,铲湾渠(南山段)等12段计划9月底完成,双界河(南山段)等2段计划10月底完成,茅洲河(宝安段)等11段计划11月底完成,其余河流也正在加快攻坚,确保如期完成今年治水提质总体目标。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