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经营利润高于“新消费”,多家“老品牌”外卖订单增长超三成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2022-11-17 11:16
摘要

以线下为主的“老品牌”净利润率大多高于“新消费”,网红品牌的线上线下布局趋于均衡。整体而言,食品零售企业都在全渠道运营,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线上下深度融合模式,正在为门店注入更多活力。

“做好线下特别难,但好消息是,一旦做好了线下,就会带来非常好的净利润。”

近日,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合伙人鲁秀琼公开表示,实体门店和线下渠道的价值正在回归,“老消费是网红品牌净利润的3~5倍,新消费终将回归真消费。”

记者从多家食品企业财报中,也看到了这一趋势。以线下为主的“老品牌”净利润率大多高于“新消费”,网红品牌的线上线下布局趋于均衡。整体而言,食品零售企业都在全渠道运营,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线上下深度融合模式,正在为门店注入更多活力。

鲁秀琼对比了两组六家企业:一组为达利食品、洽洽瓜子、桃李面包,即线下占比超过60%的老消费品牌;另一组是主要依赖线上的新消费品牌,包括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和阿宽食品。

结果显示,老消费品牌的净利润率,是听上去很网红品牌的3~5倍。排除企业规模大小影响,计算利润率,“老消费”利润率均超过了10%,而新消费这一数字多为2%~4%。

“老品牌”纷纷发力线上渠道

鲁秀琼认为,线下渠道的广度、深度、复杂度,才是整个品牌企业的护城河。线上渠道的逻辑是无限模拟货架,强调人、货、场的小众匹配,长尾的产品也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下;线下渠道的逻辑是有限货架,是人、货、场的大众配置,最热销的产品是消费者走进店里的“最大公约数”。

成立于1997年的“桃李”主要销售短保质期面包。过去,桃李面包重点发力重点客户直营模式,2020年开始,大型超市的人流量减少,公司直营收入增长放缓,经销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社区团购、即时零售等O2O模式带来重要增量。

一般来说,短保面包的质保期只有5-7天,电商渠道的长距物流增加了消费难度。但一个趋势是,近年来桃李入驻的中小超市大多上线了外卖业务,消费者可以线上逛家门口的超市,30分钟内即时性消费短保面包。

基于此,多家老消费品牌正在传统优势渠道基础上,开拓线上下深度融合新渠道。

零售平台美团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平台上销售桃李面包的门店数同比增长了39%,相关外卖订单同比增长94%。作为老牌零食企业,达利集团、洽洽食品等同样保持较高利润率,相应品牌的即时零售订单同比增速分别为27%和36%。

线上流量转为线下销量

和桃李、恰恰等品牌类似,盐津铺子也是“线下为王”的经营模式。不过在疫情和电商平台的冲击下,今年以来盐津铺子也瞄准了线上。更早布局电商的良品铺子,2021年线上收入就超过了线下,为了提高毛利率,今年又加大了线下门店的经营。

今年8月,盐津铺子2022半年报显示,公司电商渠道收入增长三倍,金额超过去年全年,占比从过去不足10%提升至12.7%。公告中称,公司在保持原有KA超市优势外,重点发力电商、零食专卖店、校园店等,实现全渠道覆盖。

良好势头还在延续。10月25日,盐津铺子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的营收、净利润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且今年第三季度的营收、净利均创下单季新高。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盐津铺子表示,公司聚焦辣卤零食、深海零食等五大核心品类,全力打磨供应链。同时,除了优势散装外,全力发展定量装、小商品以及量贩装产品,满足消费者各种场景的零食需求。

小份装的零食适合即时消费场景。美团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盐津铺子在平台上的门店数同比增长56%,外卖订单也同比增长了65%。

扎根本地实体、30分钟送达的即时零售也成为良品铺子的着力点。美团数据显示,今年1-10月,良品铺子门店增长了65%,到家订单数增长了104%。

业内人士分析称,近年来越来越多 “老消费”品牌发力线上渠道。可随着流量红利减少,营销费用水涨船高,公司利润率受到影响。即时零售正成为门店的新选择,“传统电商是将消费行为由线下迁移至线上,着力提高品牌自身的销量。即时零售则依托于本地的实体业态,将线上流量转化为门店的订单,线上线下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

(原标题《门店经营利润高于“新消费”,多家“老品牌”外卖订单增长超三成》)

见习编辑 陈桥魁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克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