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 | “海系阅读”!
晶报记者 张琦 统筹 李岷 制图 勾特
2022-11-09 11:36

在盐田区图书馆工作、热爱尼采的郭银萍引我沿梯而上。我们几经周旋,走至灯塔图书馆的三楼——此地是“秘密天文台”,也可称作与星河山海相连的入口。因灯塔有书,所有的神秘和未知变得亲切。

她日常负责照料盐田10间“海书房”,此时反复擦拭着天文望远镜的外壁,并在阳台重新布置宇航员摆件。在准备摄影和录像前,它们并拢一排、姿态万千,背朝着窗外云雾茫茫的海。我也试图参与布景,在楼下取来《与时俱进的启蒙》,放在深蓝色书立一侧,其封面如雪白的帆布滑过海鸥。

在秋日午后,我想起里尔克,也想起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你抖动一下你的船帆,从各种事物之间滑行过去,把它们远远地抛在后面。”海滨栈道周边自然聚成了公共空间,市民漫步闲谈,书籍和海洋相邻互构。“海湾不再是空荡荡的,而是充溢着生命。”

“把最美丽的海景留给读书人”,在全力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的路上,盐田区将海洋与阅读文化紧密相连。今年深圳读书月,盐田区提出“海系阅读”新主张,对近二十年的海洋阅读文化进行归总与畅想。

海风吹动着书页,书页掀起不息的海浪。

映照初心

位于大鹏湾畔的盐田,自古富有山海,又因港口而立。依托当代细密编织的物流航线,“各种各样的文化气息在全球流动”。对盐田独特的区位区情,盐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玉领首先回顾贸易交通的历史,并将之视为“连接世界”的海洋文化基因:“港口城市总因文化的集中交汇而成为历史文化名城。”

即便地名来源,也与该区域临海产盐有关。北宋开宝四年(971年)设官富盐场(在今香港九龙包括盐田、叠福分场)。清康熙年间修的《新安县志》,早有盐田圩、盐田村、盐田迳的名称。

改革开放后,盐田区迅速成为深圳海洋经济、海岸带经济及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现坐拥全球最大单体集装箱码头盐田港、云集诸多海洋产业相关领军企业,在全市的海洋经济主阵地、主力军地位凸显。同时,盐田区高度重视海洋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了海洋文化论坛、黄金海岸旅游节等滨海特色文化品牌。

今年1月,《盐田区文化体育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正式发布。盐田将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和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文体旅游服务和产品供给质量,全力推动文体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努力建设展示“湾区核心枢纽,品质发展标杆”的新实践、新样板、新风貌。

当前,在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背景下,盐田区主动担当作为,全力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盐田在深圳海洋经济版图中,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深圳城市文化建设中也将继续乘风破浪。

今年读书月,盐田区提出“海系阅读”新主张。“海系阅读”鼓励的是以海为师、开放性、外向性、包容性、原创性、进取性的海洋阅读观念。进一步讲,“海系阅读”作为一种文化样态,融合了海系阅读空间——海书房、海系阅读名人——海学者、海系阅读书籍——海书籍。

“海系阅读”包含了空间、书籍、活动、人和精神价值等因素,概念的提出,确实“水到渠成”。张玉领将之比作“万千条线穿到一个针孔”:“结合历史传承、文化资源和新时代要求,我们征集专家意见,吸收八面来风,希望通过‘海系阅读’的方式,从小切口做好中华文化传播。”盐田要将阅读与海洋放在一起、互相刺激,并能“与时俱进”。

“我们的祖先傍海而居,我们在这里依海前行。”盐田区图书馆制作的、纪念海洋文化论坛十周年的宣传册《海语十年》开篇第一句是:“盐田是个映照初心的名字。”

▲因灯塔有书,所有的神秘和未知变得亲切。

到灯塔去

读书月前夕,为了追踪盐田海洋阅读文化的来龙去脉,我来到盐田。区图书馆前的地铁站,名为“海山”。

办公走廊里所传来的爽朗笑声,来自区图书馆海图顾问梁二平。他们在欣赏即将展出的古代海图,轻快热闹。几位朋友循声加入,轻车熟路。这与十几年前的场景几乎无异:

2006年,梁二平在做副刊“文化星空”时对盐田区图书馆极有兴趣。从2003年起,区图书馆采取小而美的发展策略,聚焦海洋主题,馆里已经收集了1000多册海洋文献。他仍觉数量不够,有意合作推出专门的海洋文献馆,将个人所藏部分贡献。

馆长尹丽棠称,她与梁二平一拍即合,迅速建成除了几所海洋大学以外,全国唯一的海洋图书馆。2010年,她曾用5分钟介绍吸引中国航海日组委会,此后三年,区图书馆受邀在泉州、舟山、南京展出馆藏,继而亮相深圳文博会及连云港、郴州。

时任深圳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吴晞称其“开风气之先”。而尹丽棠起初最被打动的,仍是梁二平的“海图情怀”,这与她的兴趣不谋而合,因而产生共鸣。“让图书馆能够表达彰显盐田区域独特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特质,成为区域的文化符号与文化名片,实现与居民持续性地互动。”

区图书馆继而邀请海洋学者举办年度性的“海洋文化论坛”,今年将是第十六届,其间从未间断。葛剑雄、胡思远、马鼎盛、许子东等均有参与,先后论道。这样的高起点和高标准,基于“培养市民海洋意识,繁荣海洋文化,推动我国海洋文化建设”的基本认识。

2007年第一届,讨论海洋文献馆的建设,此后的主题设置既会响应“一带一路”“文旅融合”“大湾区”的时代风潮,也会选择回到中国古代海洋史的学术纵深。比如,在深圳明斯克航母,与历史学者刘申宁回到晚清,讨论李鸿章“重海防”的意见和影响;或纵论古今海洋经略,以备不时之需,这发生在2012年——“中国人的海洋年”。

2011年第五届论坛,主题是率先“引进”的《明代东西洋航海图》。梁二平得知这幅海图终被发现,专程到牛津大学图书馆参观,在多方支持下顺利获取高清电子图。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做学术主持,认为这幅图“在当时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水平”,“一定会改写我们的航海史”。

2007年第一届海洋文化论坛被称为“深圳海洋文化探索者的牛刀初试”“深入海洋历史与文化的蹒跚学步”和“面朝大海张帆待风的起点”。葛剑雄在当时顿生感慨,“只有引领公众全面更新对海洋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才能让海洋文明与内陆文明等量齐观。”

梁二平身穿的深蓝上衣,印着海图照片。我问他照片来自何时何地,他似是说仅此一幅,旋即又和尹丽棠就读书月的海图展览谈笑起来,一如当年。

▲海滨栈道周边自然聚成了公共空间,市民漫步闲谈,书籍和海洋相邻互构。

▲邂逅图书馆位于盐田海涛路宪法公园,是喜爱研究法律的朋友不容错过的绝佳休闲之地。

春天书页

盐田10间“海书房”的主题连缀成“一个人的成长史”,灯塔、邂逅、遇见、听海、观海、望海、栖息、春天海,每个名字都像身处各种人生阶段翻阅的不同书页。盐田海洋文化阅读的诸多活动都如此,经历着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转变。

海洋文献馆自2007年成立至今,已积累了馆藏450幅珍贵海图、近2万册海洋图书和全国首个1000万条海洋目录信息的“海洋联合目录库”,海洋文献在深圳最多最全,在整个图书馆界受到关注。

“海洋文化论坛”举办地已经从深圳向南京、扬州、连云港、彬州等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城市延伸,成为“深圳读书月”的重点品牌。2016年图书馆新馆建成后,发起“一带一路”图书馆联盟,从1家图书馆发展到现在的21家成员馆,实现海洋资源共建共享。

尹丽棠说,持续的爱同对外开放一样,是海洋精神的构成。对于图书馆人,即指“爱读者,爱每一本书”。2022年3月,深圳疫情防控期间,区图书馆组织了团队送书上门,“希望让居家人员得到心灵的抚慰和安宁”。而“事情困难与否,都是次要的”,她回忆起为海书房选场地和谈合作,对方“没办法做下去”,“建设很辛苦”,她依然坚持沟通,直到达成一致。图书馆建成至今,大约31.57万读者“听到大海的声音”。

区图书馆也会邀请专业作家和学者,和普通读者畅谈海洋诗歌和文学,与海洋阅读有关的走读、赛事、讲座、嘉年华等纷纷潮涌。2013年推出“海洋诗歌嘉年华”,2014年推出“山海之旅·走读盐田”,2018年推出“海洋阅读奇妙夜”。2021年,发起全国首个专注于海洋类图书评选的“盐田海洋图书奖”,葛剑雄、江晓原、王余光、赵成国、单之蔷、南兆旭和尹丽棠组成专家委员会,书单涵盖海洋历史、小说、自然博物和民俗学。

事实上,2013年,尹丽棠已经读了哈贝马斯、欧登伯格等西方学者的公共空间理论,她在一篇论文中讲:“图书馆应促进社会参与,促进公众自由交流与思想碰撞,回归社区,服务社会。”

如何实现?区图书馆的做法是,“自下而上,以小搏大。”2021年,盐田区图书馆全年共借出纸质文献297599册,举办各类活动共计1516场,累计参与读者达426409人次。

首届“盐田海洋图书奖”,迪莉娅·欧文斯的《蝲蛄吟唱的地方》入选了“33本优秀海洋书单”。小说讲述了一个终生栖息于一片海滨湿地的野女孩的成长故事,诗意而野性。书里有段文字描述了作为一种海洋精神的“爱”:“爱须自由徜徉,停靠在自己所选的海岸,方可呼吸。 ”

当天午后,郭银萍带我去“邂逅”和“灯塔”,我提到“春天海”。

以神话和寓言为主题的“春天海”图书馆通体碧蓝。她比喻“感觉在蓝色的、朦胧的海洋中遨游”。最靠近居民区的海书房,反而负责了梦幻部分:“我们可以在家门口的图书馆想象童年。”

▲“海系阅读”作为一种文化样态,融合了海系阅读空间——海书房、海系阅读名人——海学者、海系阅读书籍——海书籍。

海景归处

作为海洋强市战略前沿阵地,盐田区委区政府以全力打造“湾区核心枢纽、品质发展标杆”,高质量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为战略目标,深入挖掘和传播海洋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一个崭新起点,盐田提出“海系阅读”新主张,可以说恰逢其时。

“海系阅读”将作为盐田海洋阅读的文化观念和样态,继续推进盐田海洋文化的演变前进,从而为构建海洋强国理论、增强海洋文化自信贡献盐田力量。近期,盐田区将邀请学者王鲁湘在灯塔开展“海边的王鲁湘”活动。接下来,盐田将会邀请更多名家在海书房采风创作、分享共读。更远的计划是办“海边的自习室”,做海洋梦想秀,传播和创造海洋知识,坚持为读者服务。

对于“海系阅读”的对外合作,尹丽棠提议,“海系阅读”可作为重要平台,以“深港文化交通站”的形式与香港开展文旅阅读互访和交流,加深两地的文化理解与包容。晶报总编辑胡洪侠提议,与全球首批共读城市(如“文学之都”爱丁堡)的合作中,可共读《山海经》等传统典籍,建造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灯塔”。

“第一是营造海洋空间,我们建设和运营以海书房为主体的阅读公共空间,把最美丽的海景留给读书人;第二是推荐海洋书籍,我们开展以‘盐田海洋图书奖’为代表的图书评选和推介,把最澎湃的书籍送给读书人;第三是组织海洋活动,我们打造海洋文化论坛、海洋诗歌嘉年华、海洋诗歌季等知名品牌,用最优质的活动吸引读书人;第四是邀请专家服务,我们创办专家智库,面向公众,组织学者作家的共读、讲座,让最智慧的名家凝聚读书人;第五是注重精神价值,我们发起‘一带一路’图书馆联盟、发布全球首批共读城市名单,以最创新的理念引领读书人。”张玉领对“海系阅读”的概念进行总结,海系阅读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以上经验和设想,依然源于“大海的加持,阅读的加持”——晶报评论员李跃在“观文脉”栏目为灯塔写了一首诗:“大海是另一本书/书是另一片海/它们同样辽阔/犹如头顶的星空”。

今年夏天,盐田发起2022深圳海洋诗歌季,其中全民写诗征集活动已经落下帷幕。短短23天,有12063位来自20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朋友参与其中。荣获一等奖的《海边叙述词》由林国鹏所写,“在这里,众生平等/珊瑚、鱼类、贝壳、海螺、出港的巨轮/以及把握不了航向的海浪,它们心思轻盈/相互扶持,追赶着另外一种生活”。

▲“海系阅读”将作为盐田海洋阅读的文化观念和样态,继续推进盐田海洋文化的演变前进。

▲读者留言。

成为灯塔

离开灯塔图书馆前,我打算将一排宇航员摆件放归原处,郭银萍连声说“不用”,放在这里也好。它们将继续背靠着云雾茫茫的大海,如海书房般连成曲折的海岸线,远方似乎显示出阒寂的、耀眼的光辉。

曾读过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也入选了首届“盐田海洋图书奖”的“33本优秀海洋书单”。作者麦克劳德的家乡在加拿大大西洋边的岛屿布雷顿角,他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回到岛上,在海边的小屋子写作。

布雷顿角确实就是家庭生活的地方,这里海浪呼啸、灯塔聚集。“在这样的书与海之间/你,终于成为你自己的灯塔”,李跃的这首诗以此结尾,尹丽棠曾因这句诗备受感动和鼓舞。

回市区路上,我想将《局外人》推荐给郭银萍。怀有一颗“希腊的心灵”的作家加缪,他的思想与尼采交锋,现实遭受磨难,却始终憧憬地中海般光明的世界。成长于浙江海盐的作家余华,小时候也经常去海里游泳,海水是黄色的。他经常想,为什么我都看不到蓝色呢。有一天,他游了很长一段距离,一边游一边想着:

我要一直游,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原标题《元故事 | “海系阅读”! 》)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晶报记者 张琦 统筹 李岷 制图 勾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