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珠海答卷 | 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优势 珠海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珠海特区报
2022-10-10 11:57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广东,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

珠海,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自诞生之日起,珠海就肩负着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的历史使命。十年来,珠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3035.4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200.81亿元。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背后,关键在于牢牢抓住改革开放——这个经济特区的根和魂。十年来,珠海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优势,勇当改革开放“开路先锋”,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奋力续写更多新时代“春天的故事”。

珠机城际金海特大桥全景(9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实现新突破

开办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全国首开科技重奖先河、率先实施12年免费教育……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成为珠海改革发展史的生动注脚,展现了改革为这座城市发展注入的澎湃动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相继发布,“四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在珠海这片改革开放热土上相互激荡、充分迸发。

高标准谋划建设港珠澳大桥经济区、加强与合作区人才工作协同联动、推动放宽境外专业人才从业限制……珠海始终围绕国家、省重大战略,在搭建发展载体、便利各类要素资源加速流通集聚等方面进行部署,释放改革“乘数效应”。

从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到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60项措施》,从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母基金到推动港澳专业人士跨境备案职业,珠海持续在跨境金融、商事制度、行政审批、科技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打造大湾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全面深化改革,要找准“突破口”,敢于啃“硬骨头”。今年4月召开的全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要实施土地整备攻坚行动,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同月印发的《珠海市全面深化改革2022年工作要点》也提出,要完善工业用地红线管理制度。不到两个月,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开始施行,珠海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在国内首开“地方把对工业用地保护的规范上升到地方性法规的层次”的先河。今年初至8月底,珠海市共盘活处置闲置低效用地234宗,合计946.99公顷,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力满足优质项目用地需求。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去年8月1日,经第二次修订的《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部分条款内容属于国内率先探索试行,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进一步明确,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利用本市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项目所形成的职务创新成果,在不影响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应当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科研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增进民生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和落脚点。今年76岁的珠海市民罗玉华,笑称自己是社区长者饭堂的“吃饭元老”。近三年来,只要不外出探亲访友,他跟老伴儿每天都会来这里吃中午饭。珠海不限户籍,对全市60岁以上的老人给予配餐补贴3元,各区在此基础上再给予2-12元不等的补贴。目前,珠海共有235家长者饭堂,通过在线预约、热线电话、居家养老呼叫器预约等方式,为长者提供暖心服务。(下转03版)  (上接01版)近年来,珠海不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着力构建湾区化、集约化、多元化、智慧化、法治化的珠海养老服务发展改革创新和高质量“五化”生态链。该生态链工作模式在全省范围内作为经验推广。与此同时,珠海还持续深化社会治理改革,培育出一批具有珠海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项目,打造更具引领示范效应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珠海版,助力中国之治。其中,“规范化整合运营商大数据赋能珠海精细化城市治理”实践,获评人民网2021年“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以更高水平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云上航展”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航空航天新产品将“首发首秀”、首次亮相的1∶1全尺寸的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展示舱让“宇宙级浪漫”触手可及……今年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将在广东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行。

多年来,珠海经济特区伴随中国航展共同成长。随着其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不断跃升,中国航展已成为代表当今国际航空航天主流科技、展示世界航空航天发展水平的盛会,也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航空航天及国防科工大国魅力的一扇窗口、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2021年10月1日,第十三届中国航展迎来首个公众开放日。图为观众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展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中国航展、珠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澳珠企业家峰会、十字门金融周……近年来,珠海经济特区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越开越广,从临近的香港澳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珠海对外开放合作的“微信群”“朋友圈”越来越多。

开办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石景山酒店、创建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珠澳跨境工业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珠海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经贸合作,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并获批成为新一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有力推动珠海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充分发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独特平台优势,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一年来,珠海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洪保十”(洪湾、保税区、十字门)片区,努力打造合作区发展的支撑区、服务区、拓展区;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合作区探索跨境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合作区金融市场率先高度开放……珠海正以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持续扩大更高水平开放。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珠海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今年以来,珠海持续实施政府流程再造攻坚行动,紧紧围绕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深化政府流程再造,让“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全方位解决好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需要立体交通新格局予以支撑。已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使珠海到香港的车程缩短至半个多小时,支撑起珠海对外开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脊梁”。围绕深中通道连接线、港珠澳大桥西延线、市域轨道环线三条战略通道规划建设,珠海正强化对外联系通道,完善市内主干路网,逐步搭建全市域15分钟上高速、1小时通达深港的快速交通体系。

波光粼粼的黄茅海上,黄茅海跨海通道5座“海上小蛮腰”主塔巍然屹立。预计到2024年,港珠澳大桥、洪鹤大桥、鹤港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将自东向西,构筑起一条内畅外联、联动融合的大通道,引领带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作为深中通道连接线的一部分,金琴快线北延段一期正加速推进收尾工作,二期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该项目将与已通车的金琴快线相配合,组成由北向南贯穿珠海城区的重要快速通道。

建设中的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东主塔(前)(无人机照片,7月12日摄 新华社发)。

从珠海机场迈进“千万级机场”到高栏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从全力以赴实现珠机城际二期2023年建成通车到完成广珠澳高铁珠海中心站(鹤洲)至横琴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评审……珠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正一步步实现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梦想。

改革攻坚克难,开放海纳百川。在“四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面前,珠海要继续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激发珠海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打造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广东省又一重要引擎,努力把珠海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原标题《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优势 珠海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见习编辑 吴剑雯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郑蔚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