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省农业龙头企业大会8月20日在江门举行
江门日报 毕松杰
2022-08-19 13:18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茶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做好。”

2022年6月,开平市茶叶产业园成功跻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

广东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也是全国茶叶消费量、流通量和收藏量最大的省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茶产业作为广东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大文章,大力推进茶叶产业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

2021年来,江门重点发展陈皮、大米、鳗鱼、茶叶、马冈鹅、禽蛋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以链长制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新增培育1个国家级、15个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占全省新增龙头企业的1/6,实现六大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18.3亿元,增长25.5%。茶叶方面,江门市成立全省首个地级市茶产业联盟,先后创建鹤山、开平两个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年产各类茶量近2万吨,现有茶叶企业约260家,茶叶年产值达34亿元,综合产值近100亿元。

从“禅茶一味”煮尽千秋事的文化茶,到茶叶出口一度占全省八九成的国际茶,到新会柑茶成为全国茶饮爆款的时尚茶,再到为农户“茶”上小康翅膀的致富茶,最后到“种茶叶”和“种风景”相得益彰的文旅茶,五邑茶于青山绿水间生长,在匠心匠技下制作,从悠久历史中传承,逐步从资源优势走向产业优势,成为广东茶叶一张靓丽名片。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8月20日-21日,第四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省农业龙头企业大会选址江门市举办。大会以“五邑茶,和天下;聚龙头,促振兴”为口号,坚持政府搭台、示范引领,以绿色生态、创新发展为核心,全面打造广东茶叶产业发展交流平台,全面展示广东省茶叶产业链成果、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成果。

与一般的茶叶活动不同,这是一次将小茶叶拔高到大产业的茶界盛典,全国茶业界知名专家、广东茶产业联盟代表,以及国内茶业界知名企业家、商会和协会代表、知名电商代表、国内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知名人士代表参加,更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代表共聚一堂,着眼开创产业振兴新局面,共商广东茶叶发展大计。

这是江门心怀“国之大者”,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持续打好特色作物产业、市场、科技和文化“四张牌”的江门决心,是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促进的江门胸怀,更是提高广东省茶产业竞争力,唱响广东茶品牌,促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江门作为。

今年上半年,江门主动举办RCEP启航合作发展系列活动,抢抓发展红利,为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带来重大机遇;“江门号”中老国际货运班列、“江门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先后首发,也为江门茶叶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走出国门、面向世界打开了更多重要窗口。上半年,江门农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22.34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排名全省第一,成为江门经济在全省争先进位重要增长极。

五邑茶,和天下,聚龙头,促振兴。江门将全力做好第四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省农业龙头企业大会“东道主”身份,以茶传情,广交天下朋友;精诚合作,助推产业发展。江门,正以更开阔的胸怀融入世界茶业,实现“一叶”到“一业”的华丽蜕变,助推广东茶走向全国、飘香世界。

江门市累计培育338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做大做优现代农业“领跑者”

嘉士利——诞生于开平市、拥有66年历史的国民饼干品牌,在时代浪潮中成长为中国饼干行业“第一品牌”,开启国内电气化生产饼干历史,是一代代国人最亲切的甜蜜记忆。

常年受云雾滋润的白云茶,是江门独有的茶叶品种资源。

“我们的产品涵盖饼干、蛋糕、糖果、即食面等方面,在广东、江苏、河南等地均建有生产基地,拥有超过23条饼干生产线,总涉及年产能超过12万吨。产品不仅畅销全国,更远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东嘉士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执行董事谭朝均说。

今年1月,广东嘉士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入选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跻身“国字号”,成为江门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领头雁”和“新名片”。

农业龙头企业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江门高位统筹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实施龙头企业增量提质工程。市县两级先后出台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有关政策,对获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奖励,最高50万元。

金融是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的“助推剂”。江门先后建立政银保担、江门金融支农联盟等金融服务平台,累计发放龙头企业“政银保”贷款695笔,合计10.64亿元。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加大农业经营主体纾困力度,每年财政安排共200万元贴息资金,帮扶涉农经营主体,单个企业最高贴息20万元。

江门市按照“分级培育、集群发展、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培育一批粮食、畜禽(蛋)、水产品、蔬菜等加工类龙头企业。截至2021年培育338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近3年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2家,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7家,累计达61家;新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7家,累计达144家。截至2021年,龙头企业产值超亿元达52家、超2亿元达35家,龙头企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五邑和茶迎八方 一枝一叶吐芳华

茶是一头连着千万茶农户,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的大产业,更是美了环境、旺了经济、富了百姓,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特色优势产业。

作为中国第一侨都、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之一,江门种茶历史悠久,始于宋朝,至清代道光年间发展到高峰,占广东省茶叶出口的80%,远销欧美、东南亚、大洋洲。在五邑大地烟雨的孕育下,侨乡茶以其清爽醇美的独特品质,蜚声海内外,令八方宾客如痴如醉。

五邑和茶迎八方,一枝一叶吐芳华。一泡江门茶,就像一条通往故乡大门的纽带,连接着古今中外。茶中的万千滋味,融入了华侨华人世事情感,更浸润出海外游子的浓浓乡愁。

一盏文化茶

“禅茶一味”煮尽千秋事

“天露东山仙迹传,白云深锁断云烟;桃花沿水千年落,药蔓粘云万古悬;窈窕巧通三岛路,幽深别有一壶天;其中想是无人到,若有相逢客羽仙。”这是唐朝诗人杜甫族弟杜位在江门天露山游山观瀑、花海荡漾、以茶论道后留下的《天露仙源》佳句。

据传天露山一带茶道最早在唐朝随佛学流传,天露山脉为古新州(包括开平、新兴、恩平一带)属地,处于东西古驿道的南线枢纽。大批僧人沿古驿道来往于广州与云南西洱海,途经新州时,僧人都以岱山寺和露山寺(遗址在开平大沙镇内,为僧人定慧在天露山上建造)为宿驿,一位高僧在上山静修时发现天露山气候条件优越,遂从云南带回茶种在天露山植茶。据考究,唐贞观十二年,禅宗六祖惠能年轻时也一直在天露仙源茶园一带砍柴植茶,可谓“禅茶一味”。

不远处的鹤山境内,也传说早在宋代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当时一男一女从福建来到古劳都的丽水石岩头山洞居住,他们带来茶种,种制青茶。青茶能清热解暑,医治百病。他们死后,丽水人在山头塑造一对石像,以作纪念,后人称石公、石婆是古劳茶的祖先。石岩头现存有多株古老茶树,品质特优,说是石公石婆所植,称之“宋茶”,古劳茶均是石公石婆所植的数十株老茶树繁殖。

清康雍乾期间,大批客家人从粤东、粤北迁入开平、鹤山茶区,并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方法和工艺技术。《鹤山县志》载:“自海口(古劳北)至附城(鹤城),毋论土著客家多以茶为业。”出现了“无山不产茶,茶市达60余处”的鼎盛时期;天露山脉天堂坪一带茶叶交易兴旺,形成规模较大的山顶流通市集,“各处山地垦为茶园者,触目皆是”是当时人们说大沙地区的“乾隆盛世”景观的写实。

一壶煮尽千秋事,半盏茶香荡古今。以史可见,五邑人民自古爱茶、种茶、制茶,与茶结缘、因茶结亲、以茶结交,演绎了江门悠久灿烂的种茶历史,积淀了独特厚重的品茗文化,处处飘荡幽幽茶香。

一盏国际茶

茶叶出口一度占全省八九成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分布于有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的古兜山脉,常年受云雾滋润的白云茶,是江门独有的茶叶品种资源,是全国少有能保留连片野生茶树群落和生态乔木茶树林的地方,是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

白云茶素有“仙茶”之美誉,拥有特殊药用效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称为广东“四大名茶”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每公斤白云茶的售价就高达120元;第八届国际名茶评比大赛中,野生白云红茶、野生白云黄茶、深山白云红茶均获得银奖。

“白云茶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香气好,有明显的兰花香或甜蜜香;二是回甘足,生津长,耐冲泡。”茶学专家、省高级评茶师学会顾问伍锡岳教授从事茶叶科学研究和教学超过30年,是“英红九号”的发明人之一,他对白云茶的品质推崇备至。

“古劳银针”是五邑人另一张茶叶名片,其形似寿眉,状若银针,叶背显毫如银,泡后色泽碧绿明亮,叶底幼嫩,味道醇和清香,一向誉为茶中妙品,早已蜚声遐迩,驰名中外。晚清时期已极受推崇,成为中国名茶品牌之一。乾隆年间《鹤山县志》云:“古劳茶味还武夷而带芳,邑中物产唯此可以甲诸郡。”

1904年《广东实业调查概略》曰:“茶诸处皆有,然非上品,以鹤山古劳为著名,同治年间畅销外洋。”当时以“古劳银针”为品牌的鹤山茶主要销往国外市场。从清乾隆末年直到上世纪60年代,鹤山曾保持170多年的广东茶叶产业第一县的美誉,高峰时几占全省输出总量之八九成。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江门还拥有“中国(新会)陈皮茶之乡”美誉,大沙镇被评为“广东十大茶乡”之一,双合镇被评为“最具生态价值茶乡”,大沙里金牡丹红茶获得首届“广东十大好春茶”荣誉称号,“金牡丹”获得红茶金奖,“金萱绿茶”获得绿茶金奖,“开平天露仙源茶”被授予“最具岭南韵味养生名茶”称号,“鹤山红茶”“开平大沙茶”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走进五邑大地,好茗如林,如痴如醉。

一盏时尚茶

新会柑茶成为全国茶饮爆款

茶叶“快”与“慢”的较量、“流行”与“传统”的平衡,是新时代下茶产业的发展之道。2015至2016年,江门市吸引云南澜沧古茶等普洱茶龙头企业,携资本入驻,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会柑为摇篮,打造融合普洱茶茶香与柑果果香的新兴茶饮品类——新会柑茶,主打年轻消费群体。

近年来,新会柑茶成为全国茶饮爆款,产值也从无到有跃升至38.25亿元。

新会柑茶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派生产品,茶水融合了新会柑清醇的果香味和云南普洱茶醇厚甘香之味,让柑皮(即陈皮)与茶叶相互吸收精华,形成了风味独特、口感一绝的柑普茶。后来,江门市逐步发展新会柑茶制作技艺,先后与普洱茶、黑茶、白茶、红茶等茶类按一定形式和比例调配混合制成,打造在形式、品味、功能和茶道上有新变化发展的茶种。

从2010年至2021年,整个新会地区柑茶的产量从近乎为零增长至8500吨,产值也从无到有跃升至38.25亿元。“粤字号”2019年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单出炉,新会柑茶凭借126.2亿元的“身价”成为榜单上品牌价值过百亿元的8家品牌之一。

这样的创新之举,江门茶企不胜少数。走进开平市大沙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沙里茶业”)茶叶加工车间,自动化揉捻机代替了人工揉捻,只需设置好参数即可对萎凋好的茶叶进行揉捻,采用独立的中央空调系统,揉捻好的茶叶通过恒温恒湿发酵机,稳定地控制着茶叶的发酵……经过一番精细加工,2021年广东十大茗茶之一的大沙里黄茶芬芳扑鼻。

“过去,黄茶工艺复杂,效率较低,很多人都只闻其名未见其茶。我们借力科技的手段,对传统黄茶制茶工艺上进行改进,经过长时间努力,终于生产出适合大众口味的、黄汤透亮、滋味醇和的‘大沙里1号黄茶’。”大沙里茶业执行董事梁振盛说。

凭借这股劲头,大沙里茶业在2019-2021年三年时间内,实现了从开平市—江门市—广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三级跳”,2018年至2021年连续4年,大沙里茶业均荣获“广东十大好春茶”荣誉称号,受到行业专家及爱茶人士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以陈皮人家、侨宝、雪莊等企业品牌为代表的经营主体,持续开发具江门特色的茶叶产品、新式饮品达100多种,陈皮茶、簕菜茶、桔普茶等创新保健茶饮也在乡村振兴中迸发新活力。起源于江门市的“喜茶”“布兰克”“Tea Today”“若柑年后”等一批新式茶饮品牌,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宠,其中“喜茶”更是创造品牌估值达600多亿元的创举,远高于国内茶叶企业品牌。

一盏致富茶

为农户“茶”上致富翅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座座山脉连绵,阻挡住农民脱贫增收的脚步,一个个茶园则为贫困山区农民凿出了一条致富路,让昔日荒山变身“茶海”。

鹤山红茶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开平市大沙镇岗坪村是革命老区村之一,也是江门海拔最高的村,因山路崎岖、林多田少、连年歉收,过去很多年,村里的青壮年走的多、回的少,村子一度濒临衰败。

返乡创业者梁小汕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他整合岗坪村的茶叶产业资源,成立公司,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零零散散的茶叶种植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大力发展有机茶种植,先后改良、培育出云南大叶、金萱、鸿雁、白毛等20多个名优茶种,带动近80户农户加入,种植茶园超过133公顷。

岗坪村茶农梁志豪欣喜地告诉记者,在以前,岗坪村的村民只有三条出路:出去打工、考大学以及参军。如今,种茶、除草、制茶、卖茶……一条围绕茶产业的完整加工链条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难问题,鼓足了岗坪村人的钱袋子。

“以前买摩托车只能买二手的,现在不仅买得起小车,我们在开平市区也可以买房了。”岗坪村村民梁焕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表示,自岗坪村有规模地发展茶产业以来,不仅自己生活发生了喜人的变化,附近超过2/3的种茶户都到县城添置房产。

这样的例子并非少数。鹤山创新“百企扶百村”-“公司+茶园+扶贫户”模式,联动社会资源,开展精准帮扶。由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东古调味食品有限公司、雅图高新、国机南联等21家企业及党支部出资126万元认领约1公顷半茶田,以“产业帮扶”的方式支持古劳全镇21名精准扶贫对象投身种茶行业。在此期间,帮扶对象可到茶园学习、培训和务工,每月固定3天可获收入50元/天,超时另算报酬。

“每年有固定收入,还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生活不用愁了。”作为茶山人,明叔调侃自己唯一掌握的本领就是种茶。茶山生态园项目的开展,复兴了500多年的鹤山植茶制茶产业,带动了周边山村逐渐摆脱落后的面貌。

小小茶叶,不仅美了一方环境、兴了一方经济,还富了一方百姓。近些年来,江门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茶产业,至少带动9个相对贫困村223户以上相对贫困户脱贫。昔日贫困山村实现美丽“嬗变”,村民走上致富路。

一盏文旅茶

“种茶叶”“种风景”相得益彰

一口铁锅、一堆柴火,双合镇双好茶韵农耕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随着制茶师傅一双巧手杀青、揉捻、干燥,现场茶香弥漫,一旁的学子们看得津津有味,跃跃欲试。此外,基地包括生态茶园、茶艺学堂、手工炒茶区、农耕区等区域。

“每逢茶业采摘时节,双好茶韵农耕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都会吸引大批珠三角的学生们前来体验,他们在这里可以学习茶叶知识,采茶、炒茶等,深入了解鹤山红茶文化。”该基地管理人员莫志铭表示,该基地于2020年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目前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如今,鹤山的茶旅融合之路已逐步走向产业体系,实现链条化、基地化。马耳山农业公园(茶叶)、双合镇十里茶乡及古劳茶山三大茶文化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也呼之欲出,推动茶叶与文化、休闲、旅游、大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2021年10月,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活动中,计划总投资4540万元的“鹤山茶行街”项目成功签约。“我们将以‘鹤山市茶叶文化产业基地’为定位,整合鹤山茶产业乃至全江门的全产业链及上下游产业、企业集群,通过研发中心的投入撬动茶茶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打造一站式江门茶产业载体,面向大湾区乃至全球打造江门茶文化新名片。”项目签约方代表劳杰文说。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尝到色、香、味俱全的茶。”在大沙里茶业·欢茶谷的制茶体验室里,茶艺师正为前来研学的小学生教授制茶技艺,从制茶到品茶,在体验活动中科普茶知识,传播大沙茶文化。

“我们大沙里立足于侨乡风土人情,结合侨乡特色旅游资源,努力将大沙里茶园建设成‘产学研+文商旅’的产业模式,在做好茶叶产品的同时,逐步完善茶园的配套设施,努力将大沙里打造成一个集合茶叶、茶山、旅游、度假休闲的胜地。”梁振盛说。

“接下来,我们计划打造茶博馆,建设特色民宿。”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二三产融合是茶产业发展趋势,“大沙里”将融合传统茶产业、现代先进食品加工和茶文化观光旅游业,促进产业增效以及品牌增值。

(图片来源:毕松杰 张浩洋 陈耀 江农宣)

(原标题《第四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省农业龙头企业大会8月20日在我市举行》)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作者:毕松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