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在巫鸿教授引领下探寻美的历程 《第一堂课: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出版
读特记者 姚峥华
2020-07-18 14:52

作为中国美术史领域最为著名的学者,巫鸿教授自上世纪开始尝试进行中西两种文化的转译,开启了一种新的中国艺术史写作范式。《第一堂课: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便是巫鸿 30 年来在哈佛和芝大给本、硕、博各个层次的学生第一学期第一堂课的讲稿合集,希望中国读者可以通过他的眼光,重新发现和认识本国的艺术与文明。

这两个大学的开学第一堂课都是由巫鸿教授向大学生介绍本门课程到底是研究什么的,以供大学生做选修的参考。哈佛和芝大的美术史课程都分为三个档次。最基本的是为本科生专门设计的"核心课程",目的在于为"有教育的年轻人"提供基本知识修养。中间一级是本科和研究生均可遴选的课程,专业程度因而随之增强。最高一级是给研究生,主要是博士生开设的小型讨论课,这种课强调不间断的互动、讨论、磋商以及学生的独立研究。这本书所收的讲稿包括了这三种课程。

巫鸿教授在序中写道,撰写讲稿对我来说是一个必要的思考过程—这种写作即是思考一堂课的目的、内容、逻辑和方法。经过这个过程,即使不是照本宣读,也会觉得心中有底。哈佛和芝大都鼓励教授不断推出新课,特别是在研究生层面上更是如此。课程设计因此与教授的个人研究和著述水乳交融,我的一些讲稿提供了写作契机甚至成为文章底本。

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史写作,巫鸿教授用一种专题性的讲述方式,来代替以往以时间为线索的艺术发展史写作。将他思想中的每一个灵光,汇聚成一片星丛,在更为真实、开放的历史时空中展开。

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策展人。1968、1980 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士、硕士学位,1987 年获哈佛大学艺术史与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曾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1994 年起受聘于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及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任"斯德本特殊贡献中国艺术史"讲席教授。2002 年建立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第一堂课: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

巫鸿 著

出品方 : 活字文化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 年 6 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姚峥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