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 │疯狂的赛车
晶报APP
2022-07-04 16:57

6月20日,夏至前一天。下午3点的龙岗国际自行车赛场内场,蝉鸣不绝。深圳市自行车队的队员们正在绕圈疾驰、挥汗如雨,这是他们备战广东省运动会周期里的一堂普通训练课。

在龙岗这片深圳东部的“文体高地”,场龄达二十一年的国际自行车赛场偏安一隅,方圆五公里范围内,大运中心、深信院、港中深、北理莫斯科,一个个文体新地标在这些年拔地而起。

那些年的自行车场有个特殊身份——中国香港自行车队的“第二故乡”。这个评价,摘自“亚洲车王”黄金宝的恩师、前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席、中国香港自行车队总教练沈金康6月16日发给晶报记者的微信语音。

沈教练近期率队在外集训,“很多照片都不在身边,只能在笔记本电脑里挑几张了。”

这个与赛车有关的疯狂故事,要从1994年那个疯狂的决定开始讲起。

疯狂的决定:从6个月到28年

1994年广岛亚运会前的中国香港自行车运动陷入历史低谷,他们向内地求援。国家体委派当时的国家队总教练沈金康赴港援教。

香港方面对成绩的要求很“佛系”——前六就行,沈金康觉得压力不大。毕竟此前八年,他率国家队在1986汉城获得中国自行车项目亚运会首金、1990北京亚运会豪取6金。而香港的自行车运动是有基础的,1991年亚青赛,有个18岁小伙子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黄金宝。

当时沈金康的身份是国家队总教练、中国自行车协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委员。彼时赴港,沈金康回忆说,“完全是个临时的决定。临时抱佛脚,看能否帮香港队提高成绩,就6个月时间。”

这6个月,沈金康带去了他在国家队近十年所积累的先进训练方法和经验,效果立竿见影。21岁的黄金宝在广岛拼了个第四名,超额完成任务。

“四年后曼谷,我要夺冠!”黄金宝赛后放出狂言。沈金康当时在确认了黄金宝的决心后,给了他一个疯狂的计划,“如果你能在未来四年骑到15万公里,而且最后一年要进行战术、速度训练,队里可能没人能跟上你的训练,只有你一个人,你能不能行?”

黄金宝非常坚决地说,“沈教练,你在香港一天,我就跟你练一天。”

黄金宝这句话的背后,是对沈金康的无限信赖,当然也是一种无奈。

沈教练在语音里给我们讲了一个听起来像笑话的场景——

“一开始我们训练,只能选在沙田广场的OK店(24小时便利店)门口集合。早上4点半,运动员一个个从家里骑车出来,到了便利店,买牛奶、买面包。大家啃几口,然后开始训练。他们都跟我说好了的,有的练到7点钟就要去上学了;有的练到8点去上班了;还有更离谱的,问我能不能夜里12点开始训练,他是当警察的,晚上12点才下班。”

这些人里,只有黄金宝一个人同意当全职运动员,虽然当时他也有一份工作——电器推销员。

采访的时候,笔者尽可能不提1980年那一次导致沈金康左腿截肢、终结运动生涯的车祸。沈金康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最好的自行车运动员,获得全国比赛大部分中长距离项目冠军,但不得不在27岁结束运动员生涯。这种痛苦,我没有从沈教练的话语里直接听到;而在回答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只计划执教香港单车队6个月,最终却没有走成”,沈教练说,就因为黄金宝那句“曼谷夺冠”的狂言。1994年的黄金宝和香港的单车运动恰如1980年的沈金康,境况都那样了,还能更差吗?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奋发自强。

1980年,义肢撑起了沈金康的身躯;1994年,他希望以教练的角色撑起黄金宝,撑起整个香港的单车运动。

▲1997年上海第八届全运会,黄金宝夺得香港历史第一枚全运金牌。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片

6张幻灯片“化缘”成功

“完全是不同的体制。”沈教练说,“我们内地是体校-省队-国家队,一整套非常严密的训练、管理系统和选拔机制。运动员从小就清楚自己未来的路要怎么走,体校成绩好进省队,省队成绩好进国家队,拿冠军就有机会分房子……这些制度上的保障,让运动员可以心无旁骛去拼。”

而同时期的香港体育,口号是“重在参与”“战胜自我”,几乎所有单车运动员都是业余性质的,黄金宝也是跟着沈教练在广岛拿到成绩之后才转为全职训练。

可是,黄金宝这一“全职”,麻烦来了。

沈教练回忆:“因为当时香港单车总会确实没什么钱,你全职训练了,势必就影响别人的经费。我没别的办法,只好说:下回你们跟政府开财务协调会议的时候,我也参加。我去申请增加经费。”

当时香港康体发展局负责审批每个运动协会的年度经费,“在内地,教练是不用参加这种会议的。但在香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

会议当天,沈教练让人准备好一部投影机。“我在现场讲普通话,还配了翻译,准备了6张幻灯片。”沈教练努力地回忆着28年前的那6张幻灯片:“第一张,介绍香港单车运动现状;第二张,中国内地和亚洲自行车运动的领先水平;第三、四、五张,我列出香港队需要怎样的训练方案,成绩会得到怎样的改善。我说,按我的方案来执行,香港队在亚洲一定能拿奖牌。他们听了后大吃一惊,想都不敢想。最后一张,就是需要多少预算,希望康体发展局、单车总会支持我们。一共讲了10分钟,他们听了拍手叫好。于是,从下一个年度预算开始,我们获得了更多的资源,不仅训练上有钱了,还把占用别人的资源给还上了。”

但即便如此,香港单车队获得的支持也远远不及内地。

“那时候我们一年的训练预算才12万港元,这里面还包括了在香港体育学院吃饭、住宿的钱。”沈教练为此又专门找单车总会,希望能够支持黄金宝的发展,“那些委员自己也是义务工作,没有工资拿的,但他们都是单车运动的爱好者、支持者,所以最后是其中四位委员每人每月出两千,一共八千港币,来资助黄金宝。”

这笔钱很大一部分用来购买单车、配件及其它设备。当时香港单车队是没钱给黄金宝买单车的,“直到1997年他拿了全运会冠军,备战曼谷亚运会,政府特别批准,才购买了一部公路自行车。”

▲2013年2月26日,中国香港车手黄金宝与李慧诗获选为2012年度最佳运动员。总教练沈金康(中)与黄金宝(左)、李慧诗(右)在领奖台上。 新华社资料图

▲2013年3月28日,中国香港自行车联会在香港举行祝捷会,庆祝李慧诗(左三)勇夺世界冠军及中国香港代表队亚锦赛获佳绩。黄金宝(左二)等为沈金康(左四)庆祝60周岁生日。

经典一战:绝杀马尼拉

“黄金宝,你还是个男人吗?!”

通过对讲机,沈金康教练狠狠责骂自己的弟子:“坚持住,再累也要骑完全程!”

黄金宝没有再说话,低着头、流着泪,默默追赶着已经消失在视线外的东道主军团……

这是1997年环菲律宾自行车赛第五比赛日的一幕。

25年后回望,那的确是一道坎,没有跨过去,就没有后来的全运会、亚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冠军,就没有后来的“亚洲车王”,也就不会有香港单车运动的蓬勃开展。

沈教练回忆说:“那是我骂他最狠的一次。”

那次的比赛奖金高达33万元港币,终点处还停着一辆崭新的轿车,自然吸引了全世界众多优秀车队参加。东道主菲律宾的几支车队请了一个英国的教练团,统一训练、统一指挥,人多势众。黄金宝那时虽然才24岁,但已经有“香港爬山王”的美誉,还是这次比赛的官方推广大使,可以说是众矢之的。但比赛开始两天,香港队就有两名选手被淘汰;三天后,只剩下黄金宝一人孤军奋战了。菲律宾的几支车队联合起来,轮流对他发起进攻。黄金宝应接不暇,精疲力竭,到了第五天,总成绩已经落后15分钟了。

16天,2600公里,几乎每天都是40摄氏度的高温,落后15分钟意味着翻盘机会几乎为零。黄金宝又累又气,差点要扔掉单车弃赛。沈金康教练在队车上通过对讲机骂醒了他。

沈教练回忆说:“我能理解黄金宝当时的情绪,他感到不公平,感到被欺负了。孤军奋战,落后这么多,再骑下去有什么意义呢?但是你反过来想,落后这么多,此前围攻黄金宝的几支菲律宾车队都放松警惕了,相互之间开始竞争。只要跟在他们后面,到了山路阶段,‘爬山王’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果然,比赛第十天后进入山路阶段。黄金宝头一天赢回来五六分钟;第二天又赢回五六分钟。倒数第二天,黄金宝追到第二名,只落后领先的东道主选手不到一分钟,并且在30分钟计时赛中实现反超,带着一分多钟的优势进入最后的马尼拉绕圈赛。

最后一天,身穿黄色领骑衫的黄金宝在弯道处摔倒,与观众向弯道泼水降温有关。黄金宝气得直咬牙,站起来就要拿水壶扔观众。沈教练说:“我把他骂回去,赶紧给我完成比赛!”

这些插曲最终没有影响结果,黄金宝不负众望,第一个到达终点。

▲曼谷亚运会,我要夺冠!

上海滩“零的突破”

28年来,沈金康教练带领香港单车队获得20多枚亚运会奖,20多枚世锦赛、世界杯金牌。沈教练自己没有细数过,但若论哪一块金牌最关键、最重要,他的答案非常明确——1997年10月15日,黄金宝在上海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夺得男子180公里个人赛金牌。那时,香港刚刚回归祖国107天。

“我记得那天上海下雨”,沈教练回忆说,“黄金宝是94年广岛亚运会第四名,北京的汤学忠是第三名,他也是我的弟子,也是‘爬山王’,冲刺能力甚至比黄金宝略胜一筹。”

“那天比赛开始没多久,他俩就把其他对手甩掉了,到了最后阶段,就是两人的决斗。”

冲刺路段要在上海福民公路横穿一周,在高架桥上。“我是上海人,赛前几个月我对这些路线进行了反复研究。我选了珠海的斗门大桥进行终点冲刺的模拟训练,请了不同的运动员来陪练,要练到什么程度呢?我要求黄金宝冲10次,10次都要第一。那真的是千锤百炼,最终他做到了。他战胜汤学忠,帮助香港拿到回归之后的第一枚金牌,也是那届全运会上香港代表团300多名运动员取得的唯一一枚奖牌。”

在终点处,时任中国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先生兴奋地跳起来。第二天颁奖,时任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亲自给黄金宝颁奖。伍绍祖对沈金康说:“感谢你,这枚金牌非常不容易。”

这枚金牌奠定了香港特区政府对单车运动的支持,以及香港单车队在体育学院的地位(成了“重点项目”)。香港单车运动整个规模扩大了,有更多的运动员得以进入体育学院,资源也更多了。沈教练介绍说:“教练员、工作人员的人数也增加了。最初只有我一个人,我不仅是黄金宝的教练,也是他的按摩师,在昆明训练的时候还得给他做饭,当时经费不够,能省就省了。到欧洲比赛,我还要负责给他修车。现在我在香港单车队工作,已经有了完整的团队,教练、科研人员、机械师、康复师,半数以上都是内地过来的。他们长年累月为香港单车队贡献力量。”

▲2007年4月,黄金宝(右)在西班牙帕尔马举行的世界场地自行车锦标赛上获得男子捕捉赛项目冠军,穿上彩虹战衣与教练沈金康合影。

▲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左二)向沈金康(右二)颁赠银碟。 新华社资料图片

狮子山下,巨人肩上

“香港单车运动的发展历程,是励志奋斗精神的写照。”沈金康教练告诉笔者,在港执教28年,他最喜欢的粤语歌是《狮子山下》,“人生不免崎岖,难以绝无挂虑。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

沈教练说,黄金宝的成功、香港单车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内地的帮助。

“有一次黄金宝生病,疑似哮喘,医生检查后说吃药治疗至少要6个月,因为要排除其他病的可能性。当时他正在备战亚运会,这样6个月的治疗周期,根本没法进行训练,一练就咳嗽,就呛,练不下去。我把他带到上海广慈医院,五个科的医生分头给他检查排除,最后确定不是哮喘,而是骑车的时候受到大呼吸量的刺激,气管壁的膜破了。医生采用特殊方法帮他修复气管壁,最终恢复了训练。”

还有场地问题。用沈金康的话说,深圳就是香港单车队的“第二故乡”。长期以来,香港队训练就在龙岗国际自行车赛场,生活就住在龙岗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需要进行高原训练的时候,就从深圳坐飞机去昆明;需要高水平陪练的时候,就请内地运动员来深圳。“我记得龙岗国际赛车场建成,第一个进去训练的就是香港自行车队。还有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还没开放,跑道完工就让香港运动员进去训练了。李慧诗是第一个进去训练的运动员,后来她拿了冠军。”

▲沈金康(前排左四)率队出战东京奥运会。

回归前,沈教练教育运动员要“为香港争光”,有人反问“为什么要为香港争光?教练你看,我的单车是自己买的,训练费用也是自己出的……”

沈教练无言以对,是啊,他刚到香港体育学院,跑道都长满了草,被人拿来当停车场。运动员只有付出没有回报,怎么要求他们为香港争光?

回归以后,香港单车运动在内地资源的支持下成绩不断取得突破,有了自己的场馆,“运动员有了家,当家做主了,都很自豪。当你看到运动员举着紫荆花区旗在跑道上狂奔,在国歌声中登上领奖台,他们热泪盈眶,我也热泪盈眶。我看到的、感受到的,就是国家的力量,社会支持体育的力量,新时代香港年轻人的力量,爱国爱港的力量!”

也许沈教练自己也说不清楚,明明只是1994年广岛亚运会前夕,国家体委公派他来香港6个月“临时抱佛脚”,怎么就因为黄金宝的一句“狂言”,他就一干28年……

“我相信未来的香港一定会更好,香港的体育会更上一层楼。现在香港的年轻人,比黄金宝那一代更幸运。他们更有条件、更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为香港、为国家带来正能量!”

尾声

采访次日早晨,沈教练给笔者发来一段文字:“请您带上香港单车队对深圳的敬意和感谢,没有深圳龙岗提供的训练环境,没有深圳国际赛车场、广州自行车赛车馆为香港队长期训练提供条件,离开内地真诚无私的支持,就没有香港单车队今天的成就!在大湾区发展的优势下,尤其具有特殊意义的粤港澳全运会三地举办,三地的单车运动发展更具活力和空间,粤港澳一家亲!”

(本文特约合作作者:陈伟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元故事 040 期│疯狂的赛车》)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关越(客户端),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