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蓝皮书:民宿消费呈现年轻、低价、短期等特点

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2020-07-17 19:49
摘要

7月17日,《民宿蓝皮书》编委会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由过聚荣教授主编的《民宿蓝皮书:中国旅游民宿发展报告(2019)》,并指出,我国民宿消费呈现年轻、低价、短期等特点。

7月17日,《民宿蓝皮书》编委会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由过聚荣教授主编的《民宿蓝皮书:中国旅游民宿发展报告(2019)》,并指出,我国民宿消费呈现年轻、低价、短期等特点。

“80后”“90后”是民宿消费主流人群

该蓝皮书指出,民宿消费者覆盖范围广,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从年龄结构分析,30岁及以下、31~35岁、36~40岁、40岁以上用户分别占比59.9%、23.1%、14.6%和2.4%,“80后”“90后”人群属于主流用户人群。

同时,从几个民宿价格区间所获得的评论数分析,消费能力中低、中等、中高和高消费者占比分别为76.38%、22.96%、0.55%和0.12%,从一个侧面表明,民宿的消费价格区间以300元以内占多数,其次是300~900元这一区间,而超过3000元的则在少数。用户消费能力区间跨度较大。

另外,2019年,在线民宿用户出行天数有70%在1~2天,周边游用户在出行时间上与在线民宿用户具有高吻合度,度假和商旅、周边游产品符合在线民宿用户的潜在住宿需求,是在线民宿的目标客群。

该蓝皮书指出,民宿业的规模发展只是近年来的现象,民宿经营者在乡村多是在家务农的村民,普遍缺乏经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即便是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和有“情怀”的外来客,经营管理非标准的民宿也显得手足无措。而民宿在某种程度上比酒店需要更加贴心与个性化服务,是人们对休闲生活的更高追求。

据宿宿网对民宿消费者的调研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价格低于300元的普通民宿,还是价格高于3000元的精品民宿,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是一致的。而现实中民宿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是未来民宿发展的关键。

当地居民对民宿旅游态度由热转冷

该蓝皮书认为,民宿是一种伴随丰富而具特色旅游资源的住宿产品,很大程度上分布在我国热门旅游目的地。近几年旅游民宿群多围绕大城市周边而建,通常为自驾三小时车程。一些地区如果拥有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比较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乡风民俗,那么,这些地区就成为市民高频出游的首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乡村旅游民宿受欢迎的原因。

该蓝皮书指出,中国大陆民宿群集中在北京地区,江浙东部地区,福建、广东等东南部地区,安徽、江西等以徽赣文化为特色的地区,云南、贵州、四川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地区,湘黔桂地区,以及东北、西北地区。

不过,该蓝皮书也提出,随着民宿旅游的快速增长和民宿旅游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民宿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经济生活影响认知与需求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

据郭英之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研究表明:当地社区居民认为民宿旅游发展对其收入影响,在“您花费在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比以前更少”题项上,2014年、2016年和2019年这三年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019年最高、2014年最低,2016年中等。其原因如下:

第一,随着民宿旅游发展,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态度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经历兴高采烈、冷淡、恼怒以及对抗四个阶段。在民宿旅游起步阶段,居民会对民宿旅游业带来的收入持兴高采烈的态度;但是随着民宿旅游发展与游客量的不断增加,居民不满足于同样的旅游收入,反而会对外来游客十分冷淡;旅游发展的后期阶段,民宿旅游会给居民带来生活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居民会恼怒甚至对抗民宿旅游的发展。

第二,社区居民在此过程中会把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和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自己的参照群体。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整体恩格尔系数下降,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于物价的认知就不会那么明显;人们对旅游休闲的需求普遍增加,居民的认知会参照周边人的生活,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对生活花费的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降低。

编辑 周宏博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