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深圳40年|深圳4年补齐40年历史欠账,消除黑臭水体
读特记者 董思
2020-07-15 08:08

159个黑臭水体

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

深圳用四年时间给黑臭水体划上删除线

水环境实现历史性转折

创造水污染治理“深圳奇迹”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深圳水务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绩。截至2019年底,深圳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Ⅴ类及以上,曾经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深圳河水质分别达到1992年、1982年以来最好水平。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系列水问题严重制约深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199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成立水务局,改变“九龙治水”状况,统筹水务规划建设、水资源、供水、节水、排水、水土保持、水环境治理、河流综合治理、水旱灾害防御、执法监督等职能,最早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近年,深圳市水务局又增加了水污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流域管理等职能,成为全国涉水业务最广的水务部门。

深圳是全国面积最小、产业最密集、人口密度最高的超大型城市,水污染负荷重、环境容量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黑臭水体数量一度居于全国之最。在此情况下,深圳直面困难挑战,采取超常规举措,用短短四年时间补齐了近40年的水环境基础设施欠账,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创造了水污染治理的“深圳奇迹”。“十三五”期间,共建成污水管网6275公里;完成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13650个。

在水源供水保障方面,深圳建成了高保障率的城市供水网络。作为严重缺水城市,上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一度出现严重的“水荒”。为解决这一问题,深圳积极规划建设境外引水工程—东江水源工程,该工程于1996年动工,干线全长106公里2001年建成通水,累计为深圳提供优质原水80多亿立方米,满足了全市数百万人口的用水需求,为深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被誉为深圳的“生命线工程”。目前深圳以东江水源工程为主线,已建成东、中、北三大跨境引水干线和若干支线,基本形成了“长藤结瓜、覆盖各区、分区调蓄、互联互通”的水资源调配网络。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深圳同样成效突出。深圳万元GDP用水量仅占全国平均值的七分之一,用水效率全国领先;在防洪潮排涝方面,深圳建成较高标准的防洪潮排涝体系,以水库、河道、滞洪区、海堤、泵站及水闸等设施为主体,中心城区综合防洪减灾能力达到100~200年一遇。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李耿光

(作者:读特记者 董思)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