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垃圾分类这颗文明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不断地传播扩散,让人人都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行动者。”7月12日上午,2020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启动仪式在深圳书城南区举行。活动上线了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公众教育微课堂预约系统及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及预约系统,并面向全市招募第一期“蒲公英教师计划”教师人才队伍。不断拓宽科普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让生活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
据了解,深圳于2018年6月创新实施蒲公英公众教育计划,市区两级组建近300名志愿讲师团队伍,走进社区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微课堂和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引导活动超1000场,直接影响人群超40万人次;市区建成17个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场馆,吸引了近18万市民前往参观学习。
为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和普及,落实《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宣贯工作,在当日的启动仪式上,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上线了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公众教育微课堂预约系统,企(事)业单位和物业小区可在系统进行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微课堂预约,志愿讲师免费前往授课,送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上门。
另外,为了方便市民前往市区17个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参观,做好垃圾分类知识科普教育工作,启动仪式上,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还上线了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及预约系统,据了解,该系统不仅能提供预约服务,还能实现现场实景图查看,一键导航等功能。
据了解,垃圾分类志愿督导、微课堂、科普馆参观皆已同步上线,市民可关注美丽深圳微信公众号,在便民服务-垃圾分类中预约登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热心生活垃圾分类公益事业的市民加入蒲公英计划,第三期生活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志愿讲师在启动仪式当天正式面向公众招募,作为蒲公英计划创新开设的学校“蒲公英教师计划”也在活动当天开始面向全市招募第一期教师人才队伍,号召深圳市在职教师一同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的校园普及教育中来。
“希望老师们能够通过教育的手段和日常细小的行为,将垃圾分类的意识潜移默化地注入学生的脑海中,让我们新一代的学生成为垃圾分类的主力军,最终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推动整个社会’的目标。”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徐期勇表示。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通过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的方式,倡导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这也是深圳的特色。”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介绍,今年是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开启的第三年,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开始我们是通过这个计划招募志愿讲师,为大家讲解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现在我们在专职的教师队伍当中,培育蒲公英专业的教师队伍,同时向公众开放垃圾分类科普馆,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努力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培养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杨雷表示,参与蒲公英计划的全部都是爱心人士及志愿者,这也体现了深圳这座文明城市、志愿者之城的理念。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