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左手臂好很多了,轻松了很多,非常感谢深圳市人民医院手显外科团队!”刚做完臂丛神经损伤手术的黄船长如释重负地说道。
58岁的黄船长是一名资深船长。时间要回到8个月前,夏季飓风盛行的西太平洋,他在风暴中指挥作业。突然的一阵巨浪扑来,他不慎从1米高左右的台阶上摔下。一阵眩晕以后,他发现,自己的左边胳膊一点感觉也没有,而且完全动不了。
他首先想到会不会只是脱臼了?脑子里想的都是电影里看到的场景:胳膊脱臼了,经过手法复位后就恢复如初了。风暴平静后,经过2天的航行,船终于在距离最近的国家——太平洋岛国帕劳靠岸。上岸后黄船长直奔医院,一拍片果然是肩关节脱位了。
帕劳当地医院X光片:左肩关节前下脱位
当地外科医生马上安排了手法复位,可是没想到的是,复完位以后,胳膊仍然动不了。这可把黄船长和船员们都吓坏了!
当地医生怀疑,可能是臂丛神经损伤了!
什么是臂丛神经?臂丛神经是发源于第5、6、7、8颈椎(C5~C8)和第1胸椎(T1)脊神经,支配胸部、肩部、手臂和手部的肌肉活动和皮肤感觉的神经。
臂丛神经解剖
臂丛损伤按损伤部位,分为根性损伤、干部损伤、束支部损伤,按程度分,有不全损伤、完全损伤以及神经休克。所以对于不同位置、不同程度的臂丛神经损伤,可能会出现相应的不同的关节的活动障碍,如果是整个上肢都不能活动,那就是全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损伤的患者在受伤后三周内就需要进行肌电图检测以便于明确病情,对于神经休克的患者通常不需要治疗,轻度损伤的患者可以进行保守治疗。而对于完全损伤的患者就需要尽早接受手术治疗。但这都需要手外科专科医生进行详细的专科检查并结合肌电图结果进行判断。
可惜在帕劳这个太平洋小岛国,对于船长的臂丛神经损伤,当地医院没有办法做进一步的处理。更麻烦的是,当时正值国外新冠疫情严重,周边各国也不允许船员上岸,黄船长只能跟船回国,回国后集中隔离。这已经耗去了漫长的7个月时间,错过了最佳的诊断、手术时机。
飘洋过海终于回到家乡福建,在泉州上岸后熬过了漫长的一个月的集中隔离,黄船长原打算马上到上海华山医院看病,又碰上三月初上海新冠疫情没法成行,一家人和单位只能多方打听。后来终于打听到深圳人民医院手显微血管外科与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有“三名工程”合作,于是马上从泉州赶到深圳,找到了深圳市人民医院手显微血管外科庄永青主任。
很幸运的是,经过庄主任的全面检查,结合肌电图的结果,黄船长并不是全臂丛神经损伤,而是臂丛束支部的损伤,手指无法抓握、分开和并拢,经过专科治疗有希望能恢复大部分功能。但是船长的受伤时间太长了,手术已经刻不容缓。
术前查体--前臂肌肉和手上的肌肉明显萎缩
术前查体--手上的手无法抓拢,力量很弱
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是手外科领域的大难题。不过,近5年来,得益于“三名工程”,深圳市人民医院手外科与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顾玉东院士团队有良好的合作,手显微血管外科已经常规开展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包括臂丛神经探查松解、神经移位修复。
两院手外科专家进行线上会诊
由于疫情,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专家无法来深。于是,手显微血管外科团队在术前安排了一次“线上会诊”。在会上,专家们详细了解张大叔的病情,并交换了各自的意见,明确了损伤部位的诊断,一致同意第一期手术的具体方案——锁骨下臂丛神经探查松解手术。
锁骨下臂丛神经束支部探查
3月22日,黄船长接受第一次手术。手术中探查发现,黄船长的臂丛神经内侧束及后束周围全是疤痕组织,并整个包绕神经,正常质地柔软的神经在手术中摸起来像电线一样坚韧。
庄主任仔细地把疤痕切开,将神经彻底松开以后,当即做术中肌电监测。结果显示,病人的动作电位潜伏期缩短、传导速度加快,通俗地讲就是神经松解以后,信号现在更好、更快地传到下方的肌肉,当场能判断手术松解的效果。
手术后第二天,黄船长明显感觉自己的手指握拳更有力,原来的麻痛感也大大减轻。
术后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关节功能训练等等物理康复治疗,黄船长手指握拳的范围逐渐增大,力量越来越足,他对自己胳膊功能的恢复有了很大的信心!
据悉,深圳市人民医院手显微血管外科团队已获得第二轮“三名工程”的资助,将继续与复旦大学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劳杰教授团队合作,引进并开展“臂丛神经损伤肌支神经束精准移位修复”新技术。
(原标题《臼复位后手臂仍“瘫痪”?远洋老船长漂洋回国寻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