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葱开(葱油开洋拌面,老上海惯是这样简称的),就蛋皮汤,撒点儿葱花。胃里要还余地儿,摊头要个葱油饼,这一餐,嗝儿里都涌着葱香。
江南谓葱之一物,不及韭嫩,不比蒜辛,唯香而已。
葱是寻常见的,南北不同。
以淮河北,多是指大葱,光葱白就有三尺来长,晶亮,细润,含着水,生食脆甜生津,熟做主辅皆可成菜。
往南,即是指小葱,也称香葱,入馔佐味,扮的是锦上添花的宾客。
我是嗜葱的,凡菜出锅前,撒一把葱花,增色添香,青葱翠色,极撩人食欲。
有人是不喜葱味的,依我看来,在吃上,这是少了尝味的乐趣。
不说别的,光是吃不得葱开,就是大损失。不食葱开,哪得面滋味。
这话过头了些,但也在理,葱开滋味之妙绝,非亲尝不能言明。入口,葱香裹在面里,是一霎涌出的,挤得满一嘴,酱香慢慢在舌面上铺散开,带点回甘,夹上开洋同吃,鲜咸藏些酒香,才是最好。
葱开说来简单,无非葱油混着料汁,加几只开洋,拌一拌就成了。讲究的再添些时蔬,吃口更好。
早些年,屋里厢烧葱开,恰逢春笋上市,切细丝,焯熟和面一同拌了,葱酥香,笋脆甜,附了酱汁的面咸鲜,韧劲儿足,各味齐了,吃来是享受,我常这样吃了。
我爸颇不喜,言称葱开有葱有开洋就够,哪要噶多花头精。
不敢反驳的,点头称是,但还是照吃。
葱开烧起来马虎不得,面要小阔面,加鸡蛋的最好。面有骨子,爽滑,拌着也不坨在一块儿。开洋需新晒的,个头大些,用黄酒泡软,滋味才足。
熬葱油磨时间,急性子做不成的。葱油要好,光是下葱段可不够,京葱白和白洋葱细切,并着香葱白下锅,火头一定要小,熬出点香,下葱绿段,不时拨一拨葱段,葱段香脆且不焦枯是最佳,焦了葱油就苦了。
熬葱油人是走不开的,得闻着香,看着色。一锅葱油少说要熬二十分钟。
这样烧的葱开,吃完,不留一点汤汁。湖滨美食楼和沧浪亭的葱开,提起来是要竖拇指的,可惜湖滨美食楼,再做葱开之后,价钿高,滋味也不如前了。
葱开也加浇头,一般是煎蛋,不串味儿。
去老地方面馆,常是葱开加一份炸猪排。也加过葱烤大排,味道不如我想的好,倒也不错。
葱烤大排不是土生的本帮菜,源自上海的宁波传统。和葱烤鲫鱼一样,是宁波菜里顶顶有名的烤菜,正统的写法是“㸆”。
鱼或肉,过一遍宽油,再加大量的葱,下料汁,文火慢炖,靠着细弱的火苗,熬煮入味,肉嫩,汁水足,葱香诱人。带肥膘的吃口最好。
葱烤大排,算是上等的面浇头,烧制时的汤汁,也是下饭的利器。冒着热气儿的白饭,浇上肉汁,饭粒晶亮,和着肉香葱香,三两碗不在话下。
用葱油饼蘸肉汁,吃口也赞。汤汁透过酥皮,沁到饼芯,与新疆馕包肉的吃法无异,但更酥香,也紧实劲道些。多吃几个,显油腻了。
就差双档汤了。
你家还有哪些“葱”美食?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