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 探索超大型城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新模式
2021-12-13 09:55
该文章被2个专题收录

伴随着轻微的咔嚓声,深圳市罗湖区仙桐体育公园足球场北侧的山体突然裂开来,泥土沙石伴着雨水滚滚而下,远远地堆成了一个黄土坡。所幸,被压在泥土之下的只有红白相间的警戒线。这是2021年8月18日罗湖区莲塘辖区的山体崩塌现场,依赖于全空间智能化自动化监测预警机制,罗湖区应急管理局和莲塘街道办要求仙桐体育公园提前采取了闭园措施,此次坍塌事故中无人员伤亡。

市应急管理局高标准打造市级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接入“百系统”为系统指挥提供支撑。

赛格楼顶桅杆拆除过程中,采用扁担梁提升技术建立高空操作平台,保障拆除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应急预案数字化可提前识别衍生灾害,并提前布局应急救援力量应对。

深圳水务集团易涝点及监测设备,其前端感知设备接入应急监测预警指挥系统,为应急指挥作战提供数据支撑。

依托“AI+物联网”技术 全空间智能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紧急预警

8月18日下午,市气象台发布罗湖区暴雨橙色预警,至15时43分,莲塘辖区仙桐体育公园区域当日累计降雨量达到113.4毫米,边坡上设备监测数据发生大幅瞬时变化触发系统红色预警,罗湖区应急管理局值班人员迅速调看视频监控进行辅助分析判断,确认该处属于边坡崩塌前兆。

随后,罗湖区应急管理局和莲塘街道办迅速启动预警机制,要求仙桐体育公园迅速采取闭园措施,第一时间对园区内滞留人群进行疏散,并在涉险区域附近设置了警戒线,实行封控措施。预警信息发布20分钟后,边坡上方陆续发生两次小型崩塌,均无人员伤亡。经事后现场调查,仙桐体育公园足球场北侧崩塌长约5米,宽约2米,高约2米,崩塌方量约20立方米,属于微型崩塌。

据介绍,边坡监测数据所触发的系统属于深圳市“1+11+N”监测预警指挥体系中的边坡自动化监测预警机制。该系统基于对200余处存在安全风险的边坡的现场踏勘,搭建地灾预警平台,装置人工智能(AI)视频监控,布设281套新型智能设备,利用位移、倾斜等传感器自动捕捉和识别坡面形变情况。率先采用全覆盖纳管模式,首次运用全空间智能感知平台,创新“监测设计+专业示范”“人工智能+物联网”方式,可将29处危害程度较高的边坡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和预警。截至目前,该系统已累计发布预警3次(黄色2次,红色1次)。

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

深圳等共18个城市被列为试点城市

9月2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现场推进会,要求深圳市在内的18个城市(含部分直辖市的区)开展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并下发试点任务书。

在国务院安委办、广东省安委办的指导下,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市安委办)迅速开展调研和方案编制工作。11月下旬,《深圳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建设工作方案》通过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最终形成报批稿,经省安委办审定后,目前已经提请市政府批准和发布。方案提出,要分两阶段在城市生命线工程、公共安全、生产安全、自然灾害防治四个领域开展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

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多部门协同合作

成立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并初步实现百系统接入

9月30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议,要求按照“1+11+N”的模式,打造全市统一的数据底座和标准体系,打造全市应急管理大数据主题库。会议要求,各区、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迅速成立专班,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盘子,分级管理、分块实施、分期推进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建设。在深圳先行示范区率先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城市安全发展。

“1”是指要站在市委市政府角度,高标准打造市级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11”是指各区根据各自实际需要建立的11个区级中心,“N”为N个行业部门和单位分别建立监测预警指挥中心。

10月28日,深圳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向成员单位印发《深圳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充分利用各领域各行业各单位已建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监控资源,实现风险数据的共建共享共用。

12月8日上午,深圳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集风险管控、监测预警、值班值守、应急指挥等多功能于一体,着力实现对城市全时空、全要素、全链条的安全监测预警,为科学高效的应急响应和调度指挥提供有力的人员力量和硬件设施保障。

为进一步深化应用,市应急管理局于11月15日召开系统接入工作协调会,邀请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等15个委办局以及市水务集团、市地铁集团、市燃气集团、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等6家企业参会,要求各单位尽快接入本单位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相关业务系统。11月23日市应急管理局在中心组织系统拉动演练,对各单位系统接入情况进行调度。会后,已有14个单位新增接入33个系统,该中心已经实现超过百项系统接入。

探索发展数据共享及分析应用

建立智能分析模型实现靶向检查执法

“百系统”接入后,市应急管理局探索逐步将各区、各有关单位监测预警相关系统数据共享对接给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开展多维耦合分析工作,以尽快实现“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的目标。特别是前端感知点数据、预警数据、处置数据等,通过逐步汇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事件风险感知点数据、预警数据、处置数据,支撑全市一盘棋、一张网的大数据库,按照“一张图感知、一本账管理”的要求,既要实现在指挥中心“大屏”上综合呈现全市监测预警相关数据信息,更要依托“中屏”(电脑屏幕)、“小屏”(移动客户端)的即时推送和查询,实现扁平化、精准化、高效化的信息共享,提升快速处置联动水平和实战能力。

事实上,深圳市各区应急管理局已具备将数据共享及分析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建立智能分析模型,最终实现靶向检查执法。比如:坪山区应急管理局开发的应急“1+N”企业智慧画像系统,便能着力解决安全生产领域企业履责“不重视、不会做”和政府监管“看不清、做不实”,尤其是多层级、多频次、多标准“三多”的问题,实现“全要素、全周期、双画像、双提升”的全新监管模式,推动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该系统首先建立企业主体责任算法模型,通过基础、信用、文化、投诉、事故、监管、履职、应急、风险等9个维度,全面评估企业安全管理情况和安全状态,形成企业安全问题清单、安全风险等级及体检评估报告,全面、准确、实时掌握企业安全状态。同时,建立政府监管责任算法模型,通过监管责任、企业督促、纳管问题、网格管理、应纳未纳、安全事故、计划执行、巡查问题、政府履职等9个维度,对政府监管能力、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找出政府自身的问题和短板。

其次,按照“1+N”风险管控模式,自动生成现场检查模板、执法计划,找准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重点,实现靶向检查执法,既加大对“高风险、管理差”企业的监管力度,又依法减少对“风险较低、管理较好”企业检查频次。尤其是,根据检查模板对每家企业开展全方位、全身式“1+N”安全检查,在实现有效监管基础上有效解决执法检查“三多”的痛难点问题。

据统计,2021年度坪山区已累计开展“1+N”安全治理企业3756家,查处事故隐患5.1万条,平均隐患率约13条,完成“一企一档”3756家。

“能监测”

疫情之下,制定统一数据接入标准

实现全市测温数据智能分析与应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应急状态,深圳市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监测与数据分析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关注药店等疫情防控“哨点”场所,通过建立闭环处置机制,打通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各相关部门、单位的业务流程,保证业务流程的闭环可用。

在该平台建设过程中,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牵头完成全市药店的联网测温设备安装任务,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对接“深i您”平台,打通实时线上登记流程,同时与主流联网测温设备厂商进行了技术对接,具备接入机场、地铁、火车站、社区等多种类型的社会面第三方测温设备的能力。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深圳市新冠肺炎防控监测与数据分析平台形成的高效监测网络成为了疫情防控的重要警戒线,及时高效地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监测数据。

“会预警”

逐步汇聚四类突发事件风险感知点数据

联动各部门打造全市统一数据库

数据的收集是为了更好的使用,特别是前端感知点数据、预警数据、处置数据等,通过逐步汇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事件风险感知点数据、预警数据、处置数据,形成全市统一的应急管理大数据库(含若干个主题库、专题库、资源库、原始库),在大、中、小屏上综合呈现全市监测预警相关数据,能够对风险监测预警和指挥处置提供关键的支撑作用。

2021年5月18日深圳市福田区赛格大厦发生楼宇振动事件后,经过专家组论证,认定楼顶桅杆风致涡激共振是引发楼宇振动的原因之一,专家组建议对楼顶桅杆进行拆除。为保障在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楼顶的大型拆除作业工作安全、有序,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拆除过程中因地制宜地采用扁担梁提升技术建立高空操作平台,保障了6个高空操作平台安全顺利提升,为桅杆安全拆除奠定了基础。在整个拆除过程中,进行了全过程无死角视频监控,监管人员现场全天候监督,使得桅杆拆除的各项安全保障工作有序进行,实现了桅杆拆除全过程零事故、零伤亡。

桅杆拆除前后,各相关技术单位也对赛格大厦进行了全面的结构安全监测,包括加速度、沉降、倾斜等6类242个测点。通过全面的结构监测,不仅对赛格大厦振动原因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撑,也进一步验证了赛格大厦的安全状况。在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中,多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智能模型建设与应用,有助于完善预警分类标准,逐步探索多维融合的监测预警模型以及多层级的联动值守与指挥的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

“快处置”

数字化预案系统辅助支撑应急指挥

在面对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基于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编制的应急预案是应急指挥的重要参考,是应急处置的重要指引。大鹏湾油库汽油泄漏事故模拟,让市应急管理局的专家们感受到了数字化预案系统在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数字化预案助力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一触即发、万箭齐发”信息推送能力。首先,数字化预案系统接收到一条来自值守系统的事件信息:“11月22日,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中石化大鹏湾油库某储罐的根部阀门发生泄漏,大量汽油溢出,暂未发生人员伤亡”。系统通过分析事件信息识别出这是一起危险化学品事故,依据已经实现数字化的《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库,推送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部架构图、成员单位任务指令、工作手册、风险提示信息、类似的事故案例等关键信息,并经确认后一键推送至联合指挥系统和责任人移动端。

数字化预案具有模型分析能力。系统内置的风险分析模型可根据当前气象信息预测油气扩散影响范围、油气爆炸影响后果,并结合图层信息识别出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学校、医院等关键防护目标。

数字化预案还具有多灾种应对能力。数字化预案系统接收到一条来自值守系统的事件续报信息:“汽油扩散形成的蒸汽云因不明原因引爆,并引燃了油库西侧山坡上的树林,造成2人受伤”。系统智能分析事件续报信息,识别出次生衍生事件“森林火灾”,依据已实现数字化的《深圳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库,融合并推送危险化学品和森林火灾预案的应急指挥架构图,实现多灾种多预案指挥架构的融合统一。系统推送的任务指令和相似参考案例,也会依据当前油气爆炸和森林火灾情景实现匹配更新,辅助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预案数字化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可以彻底解决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体系性不完善、实用性不足等痛点问题,是认知智能技术和应急管理体系双向突破、融合的产物。在该模拟案例中,通过数字化,应急预案不再是一份份文件,而是转化成一条条可执行程序,由计算机核心大脑,运行突发事件情景、机构、职责、指令、任务、资源等信息的关联、交互和推送,并分派给相关责任人执行,将“责任体系、响应程序、联动机制、保障措施”等拆解落地,以信息流引领应急处置工作,实现“快处置”。

加快推进全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建设

作为深圳市“1+11+N”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建设的牵头单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负责统筹全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牵头开展生命线工程安全建设工作,协调、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完善处置流程的闭环管理机制,组织开展重大风险联防联控联处,推进全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市应急管理局(市安委办)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以“善治安全、本质安全、智慧安全”为目标,积极发挥应急管理领域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充分依靠全市各方面力量,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加快构建与超大型城市安全运行相适应的全领域、全方位、全周期的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为深圳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和全球标杆城市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来源:深圳商报)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麦苗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