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汉字,走进中国文化——《走进汉字》新书发布会在南山书城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通讯员 蔡香花
2021-12-11 19:01
摘要

12月11日,全民品读会主题活动,即走进汉字 走进中国文化——名师张明新书《走进汉字》发布会在深圳市南山书城三楼主题活动区顺利举行。

12月11日,由深圳市阅读联合会主办的全民品读会主题活动,即走进汉字 走进中国文化——名师张明新书《走进汉字》发布会在深圳市南山书城三楼主题活动区顺利举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李于昆,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体艺教育研究中心黄宏武主任,全国汉字文化教育联盟宋承昊秘书长,深圳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皮全红女士,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余耀贤校长,深圳书城南山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湛女士,新书作者张明老师,还有部分学校的领导、老师、现场读者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弘扬中华文化,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历史使命。甲骨文是国家记忆、文化记忆的载体,传承了真正的中华基因;甲骨文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是汉字艺术的源起。南山名师张明新书《走进汉字》是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甲骨文的综合课程教学实践研究”的成果。《走进汉字》构建汉字文化桥梁,为读者学习汉字文化艺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培养和提升当代社会公民审美能力和传统人文素养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走进汉字》一书基于甲骨文的应用与普及,书中内容丰富,研究深入;分类科学,解释准确;编排新颖,图文并茂。是一本原创性的,目标明确,设计巧妙,立意新颖,具有很高的学理性和实用性的好著作。特邀嘉宾李于昆院长分享了他的感受,指出新书的三个价值和意义。一是主动顺应时代指向,新作体现了新时代美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目标指向;二是科学合理方法指向,新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事物的视角和方法的渠道;三是汉字文化课程指向,新作在汉字文化课程研究方面提供了一种跨学科指向。

《走进汉字》的主体部分将甲骨文分为“人族”“自然”“动植”“生活”“文化”五大类,每一类里又有小类,如“人族”大类里再分“人·大”“女·子”“耳·目”“口·心”和“又·止”等。每个形体下分“识文断字”“汉字拓展”“字体演变”“汉字书写”“古今连线”“童颜图说”“生活中的汉字”等七部分。“识文断字”部分有解释字形的“断字”,有相关的“词组”和“成语”的举例;“汉字拓展”部分以形系连,如“人·大”中的“人”系连出形体从“人”的“从”“比”“并”“众”“北”“化”等字,通过“人”字的释读,可以连带识读出多个从“人”的其他古文字;“字体演变”部分按序排列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宋体的字形,展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和发展历史;“汉字书写”部分是利用米字格,以古文字与楷书对照的形式,给读者和使用者提供的书写尝试和实践;“古今连线”部分列出与前边解释过的古文字形体相关或近似的一些字,如“人”字的“古今连线”部分列出“斗”“北”“从”“此”“伏”“化”“比”等字的古文字与楷书,让读者和使用者在对应的两字之间画出连线,以考察读者和使用者对古文字形体的掌握情况;“童颜图说”部分是中小学生利用前边学过的古文字字形创作的主题图画;“生活中的汉字”部分,是选取有此字出现的具体生活场景,以便在具体的语境中增加理解和感性认识。以上所说五类和七部分,设计全面,形式多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是一种通过古文字学习汉字并了解中华文化的好形式、好方法。

原创性是《走进汉字》一书的鲜明特色。与文本内容相配合,全书25组甲骨文,每组均配以作者学生创作的甲骨文水墨绘画作品;50个基本字拓展出566个甲骨文,每个基本字均配以作者手书的甲骨文字书法作品,并用简化楷书书写释义;书中所有摄影作品均为作者拍摄。这些作品与文本内容有机组合,使得该书图文并茂,烘托出汉字文化的历史氛围和生活气息。

“全民品读会”的开展旨在打造一个阅读的交流平台,促进有影响力的社会文化名人与广大读者的互动交流以及读书爱好者之间的阅读分享,引领深圳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以此提高市民文化素养。

当天活动以“一座城市的阅读”为主题,每月一期,以论坛、演讲、讲座等丰富的活动内容呈现。自2014年9月启动,作为一项推动全民阅读的品牌活动,越来越受到全市市民的高度重视,通过读书、品书、评书的形式,拉近作者、书评人、读者之间的距离,打造人文阅读的分享交流平台。

(原标题:走进汉字 走进中国文化——《走进汉字》新书发布会在南山书城举行)

编辑 董雯静审读 刘春生审核 党毅浩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通讯员 蔡香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