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许德友: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刘良龙
2021-12-06 07:5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部主任许德友教授接受了深圳特区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新时代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所在”(历史方位)到“所想”(发展理念)再到“所能”(制度体系和政策措施),存在三重递进的逻辑关系,它印证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性,也指引着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

图为许德友教授。

所在决定所思所想:发展理念生成和转化的逻辑

“辨方位而正则,‘找不着北’最糟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找准所处的阶段,确定自身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位置,是进行后续形势分析和对策决断的逻辑起点。对一个人来说是如此,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许德友说,科学判断所处历史方位,并据此制定方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历史方位不一样,提出的时代课题就不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就是新发展阶段。“从生产力维度看,新发展阶段意味着社会生产力实现了新的提升、到了新的水平(需要明确的是,新发展阶段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具有向更高阶段过渡的性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必然重塑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的变化又会引发理念和制度的变革。”

许德友指出,发展阶段体现了“所在”,所在决定了所思所想,即生产力发展的阶段和方位决定了发展理念,发展理念就是所思所想,它是发展主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其所从事的发展实践所秉持的总的观念和看法,是发展主体用以指导发展实践的根本原则。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实践。完整的发展理念应对如下三个问题做出系统性回答:一是为谁发展,回答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发展理念中管总的问题,决定着发展理念的方向;二是何为发展,回答发展的本质问题,决定着发展理念的内容;三是怎样发展,回答发展的方式方法问题,解决的是发展如何进行的问题。“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在新时代,《决议》体现的新发展理念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非常清晰和明确:为谁发展——为人民发展,何为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发展——满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要求。

制度彰显治理效能:制度体系运行和完善的逻辑

许德友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逻辑是,生产关系要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生产力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从生产关系角度看,新时代催生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所想)转为新发展实践(所有),必然要通过新的制度设计(所能)来实现,制度是一切秩序运行的保障,是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的来源。具体到经济领域,就是要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确定新的发展思路、制定精准的产业政策、实施更合理有度的宏观调整,推动产业迈向更高端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任何一个成型成熟的制度之形成,都不是突如其来的“飞来峰”,更不是简单洋为中用的“舶来品”,它需要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在经济领域,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过程,就印证了这个实现逻辑。

“从苏联式传统计划经济,到如今的基本经济制度,贯穿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这个演化过程与发展阶段、发展理念的变迁是一脉相承的、相互统一的,是实践‘摸’出来的结晶和‘探’出的理论创新。”许德友说,先看所有制(侧重于生产的角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保证了经济发展的方向,为人民政权的自主性提供经济基础,避免被利益集团绑架,使其保持服务全民之性质;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市场主体相互竞争和优胜劣汰,提升效率;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兼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再看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效率和促进公平有机统一,既有利于鼓励先进,最大限度激发活力,又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最后看资源配置(侧重于交换的角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让各类资源和要素得到更好的配置,以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用、货畅其流之效果。“总而言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他总结道。

目标与路径的统一:战略战术制定和践行的逻辑

“新发展理念解决的是‘怎么想’的问题,这个问题搞清楚了,那接下来就要处理‘怎么办’的问题。”许德友解释,怎么办体现的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一个是“过河”,一个是“建桥”或“造船”,目标与路径的统一,是战略战术制定和践行的逻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其实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许德友强调,再复杂的系统,也有其简化的逻辑。梳理当前的经济工作,战略层面,可以归纳为“一二三”:一条工作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个作用(制度保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三个变革(基本路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具体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术层面,可以分解为“七个子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什么)、现代市场体系(如何交换)、收入分配体系(如何分配)、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哪里生产)、绿色发展体系(如何生产)、全面开放体系(内外联动)、经济体制(制度保障)。在这七个子体系中,现代产业体系是重中之重——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从政府和政策的维度看,这其中的关键是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从解决问题和落实举措的维度看,重点是坚持问题导向部署解决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

(原标题《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部主任许德友教授: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

编辑 编辑-张玉洁(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刘良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