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东莞市石龙博物馆携手刘洪镇、吴汥涌两位艺术家为市民带来“古道新风——刘洪镇、吴汥涌书法篆刻艺术展”。11月2日上午在石龙博物馆开幕的展览,以“梅花间竹”的形式,展示刘洪镇书法作品约30件,吴汥涌篆刻原石60件与钤拓印谱散页60张,让观众领略书法与篆刻艺术之美。展期将至12月5日。
中国书协理事、广东省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颜奕端,中国书协理事、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陈志平,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书记兼院长吴慧平,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汉标,东莞市文联原主席刘锦明 ,虎门镇委副书记方志权,石龙镇委副书记张彤飚,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会员刘洪镇,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吴汥涌等出席开幕式。
“石龙是广东四大名镇之一,也是文明古镇,有着深厚文化积淀,书法篆刻艺术文化在这里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支持和重视。” 颜奕端认为,刘洪镇和吴汥涌是广东省中青年书法篆刻的代表人物。其中,刘洪镇近年来广泛涉猎篆隶和楷书,字里行间,功夫渐现;吴汥涌无论是书法篆刻还是绘画,都透露着出奇的冷静和惊人的沉着,让人肃然起敬,两者为东莞的艺术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次展览为书法篆刻艺术和广大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大书法篆刻艺术的影响力。
“刘洪镇老师的作品散发着一股翩然的风度,将米芾的书风发挥到了一种极致状态。吴汥涌老师则以作书之法入于印,使不同篆法的平正、圆转、妍丽、凝静得到充分展现 。”张彤飚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让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创作奉献更多的文艺精品,持续关心支持石龙文化事业发展,唤起更多人参与到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中来,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书法篆刻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开幕式上,刘洪镇向石龙博物馆捐赠作品《八指头陀诗》,吴汥涌向石龙博物馆捐赠作品“大美于斯”印章。
书法与篆刻相辅相成,前者以毛锥刺纸,难在以柔制柔,仍显刚劲之力道;后者则以钢刀刻石,难在以硬制硬,却凸显书法之气象。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珠联璧合,造就了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是各种文化要素的高度凝练,是千百年来文化发展的结晶。
展览期间,两位艺术家分享了对本次展览走进东莞石龙的感想。
刘洪镇表示:“这次展览命名为‘古道新风’,其中的古道就是我们书法的传统文化,我们传统书法有阴阳观、虚实观、天地观等等。‘新风’是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书法审美、表现手法、展现材质、表达内容等方面更加丰富。而石龙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是一座包容开放的城镇,让艺术的‘新风’在这里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展现。像这次我带来的作品涵盖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通过一种交融的笔调去打动所有读者群体,这是我书法创作的一个理念。”
吴汥涌表示:“东莞市其实是很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城市,我在东莞生活已经20多年了,在这里受到很多艺术的启发,汲取了很多创作营养。这是我在东莞第一次进行篆刻作品展览,为了这次展览我准备了几个月时间,包括从选石头到选印文、设计印稿、刻制钤印等。这些作品还是比较能代表我目前一个风格的取向,也希望借石龙这个‘兼收并蓄的开放平台’跟大家多探讨交流,让更多人关注到篆刻这门艺术。”
主办方希望,通过展览让广大石龙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优秀艺术家游走于传统与当代之间的艺术实践,让更多市民参与到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中来,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原标题《近百件书法篆刻作品亮相东莞市石龙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