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文化强市·博学东莞系列展览”之“见证岁月 砥砺丹心——董丹东捐赠作品特展”在东莞市博物馆拉开帷幕。
2021年3月,在东莞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牵头,董丹东家属将董丹东版画、国画、素描和书法作品共302件(套)捐赠给东莞市博物馆。此次展览以“见证岁月 砥砺丹心”为主题,精选168件展品,展示董丹东这位革命艺术家及美术评论家,以刀笔为枪、以丹青抒情,用艺术语言描绘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壮阔征程,讲述董丹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以及艺术创作特色,彰显其沧桑人生中真挚的艺术情怀。
首次全面系统梳理、研究、展示董丹东人生和艺术的展览
有关董丹东生平及艺术的文献和研究资料十分匮乏。为提升展览的学术含量,策展团队与董丹东家属展开合作,挖掘董丹东相关文献史料、实物资料。通过一系列的整理、研究、口述采访等,将文献和艺术作品相结合,为观众梳理呈现一条了解董丹东人生及艺术历程,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瞬间,填补了董丹东生平与艺术学术研究空白。
展览从人文与艺术的角度,在内容设计上运用明暗两条线索, 以董丹东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为辅线,分为“执刀向木,投身革命”“与时俱进,时代新风”“辛勤耕耘,多面能手”三部分。在形式设计上,以文献史料、图照、实物、剪影与作品组合陈列,同时结合展览内容,将董丹东不同时期的照片和话语巧妙放入展览之中,让作品融入特定的历史语境,让观众从中感受董丹东的思想情怀,获得丰富的观展体验。
展览展品种类丰富。郑志波/图
董丹东家属捐赠的这批作品是东莞市博物馆接受捐赠作品中种类最丰富、内容最全面的一次,包涵董丹东的木刻板、版画、国画、素描、水彩、漫画、书法等。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董丹东的艺术作品,还展示了董丹东的篆刻、手稿、证件和老照片等,是研究和展示不同时期的价值追求、审美追求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实物资料。
董丹东的创作始终与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同频共振,20世纪40年代,他在贵州、广东各地举办的木刻展览被媒体评价为“史诗一样的画图”。东莞市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不仅是为了纪念董丹东这位艺术家,更是为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艺术家平凡而伟大的艺术创作精神;也借此展览,广泛宣传董丹东先生家属的捐赠善举,积极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来,聚焦文化强市建设目标,为打造“全民型”博物馆,打响“博学东莞”品牌,推动东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贡献力量。
人物简介
董丹东(1920—2015),曾用名董荡平,学名子坤,号江南苦丁、丹心碧、孺子牛、冷香阁主,江苏溧阳市人。我国著名革命艺术家及美术评论家,涉猎版画、国画、漫画、书法、篆刻等,其中版画、国画造诣尤为深厚。董丹东早年投身革命,将自己的艺术生命与民族、国家、时代紧密相连;他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的创作理念,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与大众生活,以艺术服务人民、奉献人民。其作品先后入选八年抗战木刻展、建军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抗战胜利5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1991年荣获“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
(原标题《文化强市·共建共享|“见证岁月 砥砺丹心——董丹东捐赠作品特展”亮相东莞市博物馆》)
见习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