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撂荒地,肇庆复耕复种全面铺开
西江日报
2021-10-25 15:09

10月22日,广宁县南街街道黄盆村昔日荒凉的撂荒地却是一片热火朝天,数台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田埂边上,十几个工人正在忙碌地砌砖,修建新的排水渠,而种植大户黄国业也带着大芥菜的种苗,准备在新翻土的耕地上种上适合冬种的蔬菜。

撂荒地迎来新生、水利设施不断增加、种植大户迎来发展新机遇……这一幕幕的复种热潮将在肇庆各地的撂荒地里不断上演。

各地不断铺开撂荒地复耕复种

撂荒地变成粮食田

行走在广宁县江屯镇旁边的国道,能看到道路两边的黄豆田长势喜人。一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而一年后,这里变成了撂荒地整治的示范点,散发着勃勃生机。这是肇庆市全面铺开撂荒地复耕复种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各地把推进撂荒耕地复种作为稳定粮食生产的重大举措,特别是克服上半年干旱等困难,选准品种,抢抓有利时机复耕复种,对确保完成全市粮食生产任务起到重要作用。

而近两年来,各级共投入撂荒耕地复耕资金约1700万元。怀集县、四会市出台工作方案,压实撂荒耕地整治责任,抓住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推进撂荒耕地整治;广宁县以每亩300元的奖补标准鼓励实施主体流转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部分镇村出台复耕复种村规民约,责令耕地责任人落实复耕复种;德庆县以每亩300元的奖补标准,用于15亩以上撂荒耕地的宣传发动、复耕复种整治工作。四会市罗源镇引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种养示范基地,吸引农户流转承包地,推动当地撂荒耕地整治。

据悉,自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全市已累计整治撂荒耕地9.41万亩,撂荒耕地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撂荒地变“黄金田”

种植大户迎来发展新机遇

黄国业是全省20佳种粮大户,有多年种植生态稻的经验。随着生态稻在市面上的畅销,黄国业面临着种植土地不足的发展瓶颈。近年来,广宁县一直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让黄国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去年,他通过承包南街街道红太阳村的700亩的撂荒地,为他带来20多万元的增收。

今年他再接再厉,继续承包黄盆村的280亩撂荒地,再开拓自己的生态稻事业版图。“政府主动开垦撂荒地,并新修建排水渠等水利设施,为撂荒地复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让我们承包撂荒地的种植户更有信心。”黄国业表示,今年冬种种植大芥菜,明年早造就能种上生态稻,这些撂荒地会变成自己的“黄金田”。

实际上,为了更好地推动复耕复种工作,各地加大撂荒地水利设施和农机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对因灾损毁的撂荒地,尽快修复、恢复生产;对肥力变差、地力等级下降的撂荒地,引导农民开展地力培肥,让撂荒地焕发新机。

加大宣传

让撂荒地复耕复种政策深入人心

冬种临近,德庆县的农技人员走进官圩镇金西村农田里,为农户指导种植方法的同时,还送上政策。“家里如果还有土地的话,要一并种上,现在,土地撂荒一年以上的,会取消次年补贴资格,而连续两年以上抛荒承包地的,村集体有权收回土地。”农机人员仔细地向农户解释着撂荒地的政策,提升农民种植热情。

而另一边,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正在给外出打工的村民打着电话:“你们一家都在外打工,家里的田地如果没有空耕种的话,可以让村里的合作社承包吗……”

在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的工作中,各地根据当地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政策,调动群众自觉依法复耕复种的积极性。“我们挨家挨户宣传,把撂荒地整治工作进行全覆盖宣传,同时,也把复耕复种的奖励政策一并介绍,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金西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几天,有不少村民来到村委咨询撂荒地复耕的情况。

(原标题《唤醒“沉睡”撂荒地,肇庆复耕复种全面铺开》)

编辑 (冻结)董雯静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王雯,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