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与和风照拂的故乡港口
光明日报
2021-10-21 17:25

歌德 资料图片

西塞罗雕像 资料图片

绘画作品《考狄利娅的告别》 资料图片

古今中外有不少智者哲士谈及老年,或大加赞赏,或书写体验。《诗经·大雅·行苇》提示了伴随高寿者而来的福分:“寿考维祺,以介景福。”《尚书·洪范》把老而有福德放在特殊的位置上:“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列子在《天瑞篇》中谈到老年对少壮的比较优势:“其在老耄,则欲虑柔焉,体将休焉,物莫先焉,虽未及婴孩之全,方于少壮,间矣。”苏东坡在动荡的流徙中,居然能屏忧静养,多半是因为他求教吴子得了真传:“余问养生于吴子。曰和,曰安。”

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曾作《论老年》一书,他借德高望重的加图之口来讲述老年之福:“我好像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旅程,最后见到了陆地,我乘坐的船就要在我故乡的港口靠岸了。”

1、低回的慢板

这是由低音提琴和木管为主奏乐器奏出的低沉甚至阴郁的旋律,它为年长者误入爱的盲区而哀婉。老年人如何处理与子女的关系,如何分配好手里的钱财,是对生存智慧的考验,西方文学讲述了不少应该引以为戒的故事。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古代不列颠国王李尔摆脱俗务颐养天年,决定把国土一分为三赐给三位公主。他想知道谁对他更孝顺,他就把最大的那份国土给她。已经出嫁的大女儿高纳里尔、二女儿里根用甜言蜜语表达对父王的爱戴,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土地。小女儿考狄利娅诚实地说道:“我爱你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她的意思是,她出嫁后,一份爱给予丈夫,一份爱给予父亲。李尔王勃然大怒,收回本来要给小女儿的土地。法兰西国王却因为考狄利娅的诚实娶她为妻。李尔王本来打算轮流住在大女儿和二女儿家,却遭受到她们的百般虐待。高纳里尔把李尔王的卫兵减了50名,并把他赶出家门,里根则拒绝收留父亲。救驾的、背叛的、顺从的、忤逆的都见识了李尔王的失心疯,他在荒原上恸哭、咆哮,当起了人性的审判官:“叫他们剖开里根的身体,看看她心里有些什么东西,是不是她天性就是铁石心肠?”考狄利娅带领军队讨伐高纳里尔和里根,不料战败,和已经从疯狂中清醒过来的李尔王均被俘虏。最终考狄利娅被杀,李尔王抱着她的尸体气绝而亡。对李尔王,莎翁痛其目盲,哀其命苦,铺陈出一大悲剧。

巴尔扎克曾写有小说《高老头》。高里奥本是面粉店伙计,利用饥荒他大赚一笔,成了巴黎有名的富商。他对膝下的两个千金无比溺爱,在她们成年的时候,分别给了她们80万法郎,好让她们嫁入豪门。为了不给女儿女婿丢脸,他歇了业,只给自己留下了八千到一万利弗尔的利息收入。他以为两个女儿女婿的家,就是他自己的家。不料女婿雷斯多伯爵、纽沁根男爵很快就把他赶了出去。他只好搬到伏盖公寓度过残年。两个女儿依然跑到公寓去榨干了他的全部钱财,然后就弃之不顾。高里奥在公寓寒碜的阁楼里诅咒无情的女儿,结束了最后的痛苦。

两部作品相隔尽管两百多年,但是就“财产”的代际转移来说,它们讲的是同一桩事。在古代,体现财产价值的是国土,在现代则是金钱。巴尔扎克出版这部《高老头》之际,假如莎翁有知,未必不会从斯特拉福镇圣三一教堂跳将起来,去控告巴尔扎克剽窃自己的创意。英国学者奈茨评说《李尔王》:该剧赞扬的生活的特殊品质就是爱;女权主义者则诟病李尔王父权的任性;还有不少学者将高里奥的行为阐释为伟大的父爱。这一类“高论”不过是学者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已。从常识出发,从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障来看,对儿女盲目的爱不应被效仿,而应引以为戒。

也有人因自身偏执的爱演绎出了悲喜剧。英国作家毛姆曾写有一部短篇小说《吞食魔果的人》。主人公威尔逊原来是英国一家银行的支行经理,第一次游览意大利卡普里岛,就为之心迷神牵。当时他孑然一身,于是就在34岁的时候炒了银行,拿着可以享受到60岁的年金定居卡普里岛。他每日里欣赏海景兼读书、弹琴、聊天,日子过得十分顺遂。不料他健健康康地活到了60岁,此后他求死不得,求生不能,只好靠原房东的善心度日,形同乞丐。看来无论对人还是对物,盲目的爱都不足取。

2、铿锵的快板

这是借助铜管乐,尤其是圆号和小号的渐强的上行乐音阶,它颂赞了壮心不已的长者。有些人虽步入老年却依然豪情不减当年,力图实现其人生的目标,这在西方文学中不乏其例。

古罗马将领费边·马克西姆斯晚年挂帅出征,率领自己的军队以勇气和耐心击溃了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古罗马诗人恩尼乌斯写诗赞美他:“为了我们,被命运和暴风雨所击倒的人们,/这个人巧妙施拖延之计,收复了国家和土地。/赞誉和谩骂均未左右他始终如一的心境,/忠于自己的目的,忠于祖国的利益!”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那位老英雄就不如马克西姆斯这么幸运了。尼古拉·保尔康斯基是老元戎,退役后蛰伏在自家的童山庄园,听说拿破仑的军队马上要打到童山了,他怒不可遏,将农民组成民兵,准备跟法国军队一决胜负。他在指挥训练时突发中风,只能让女儿带着逃难。

在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的第五幕中,主人公浮士德已然功成名就,尽管年迈体衰,眼睛也瞎了,可是听到挖掘的声音,立刻激动不已,他激励工人们去完成他所设计的围海造田的大工程:“我为几百万人开辟了空地,人畜两旺,在这片新土地上过得舒舒服服。”他陶醉于创造的欣悦,不禁喊出:“停留一下吧,你多美呀”,众魔即刻收走了他的肉体。歌德按照基督教的信仰,描写一众天使迎走了浮士德的灵魂。歌德以神话传说圆满了浮士德的功德。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讲了老渔夫桑提阿果的故事。桑老汉“样子枯瘦干瘪,颈脖尽是深深的皱纹……他这人处处显老,唯独两只眼睛跟海水一样颜色,透出挺开朗、打不垮的神气”。他已经84天没有钓到一条鱼了,跟随他的小男孩也被他父母安排到另外的船上去了。桑老汉独自驾着小渔船出海捕鱼,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他费尽气力杀死它,把它绑到船边。可是鲨鱼尾随血迹和腥味追了上来,它们咬大鱼的肉。桑老汉用鱼叉、用绑着刀的舵与鲨鱼搏斗,最后带着被啃得只剩骨架的大鱼回到了岸边。“人可不是造出来被打垮的,可以消灭一个人,就是打不垮他”,这句话成了硬汉桑提阿果的传世名言。

法国人蒙田谈到老年时也表达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我愿意大家行动,大家尽量延长生命的功能。”

3、谐谑的行板

这是以弦乐,尤其是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的流畅而愉悦的旋律,为身心和谐的长者献上祝福。人该如何面对衰老,如何应对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挑战,也是国外作家没有回避的问题。

莎士比亚在他的两首商籁体诗中提供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是靠精神灵动的作品来延展生命:“镜子将告诉你朱颜怎样消逝,/日规怎样一秒秒耗去你的年华。/这张白纸要记录你的心迹……/看,把记忆所不能保留的东西/交给这张白纸,在那里面你将/看见你精神的产儿受到抚育,/使你重新认识你心灵的本相。”第二种是靠代际流传的“作品”来存续生命:“和你一样地消沉,你的儿子/也将一样快在世界生长起来,/你灌注给青春的这新鲜的血液/仍将是你的,当青春把你抛开。/这里活着智慧、美丽和昌盛,/没有,这便是愚蠢、衰老和腐朽……/造化的至宠,她的馈赠也最丰,/该尽量爱惜她这慷慨的赐予:/她把你刻做她的印,意思是要/你多印几份,并非要毁掉原稿。”莎翁这一妙喻,很可能受到了古罗马哲人卢克莱修的启发,卢氏曾写道:“世人之间传递生命,就像赛跑手交接火炬。”不过莎翁讲的是个体间的生命延续,卢氏则着眼于群体。

歌德本人践行了莎翁所提供的第一种达至身心和谐的方案。米兰·昆德拉在其小说《不朽》中谈及晚年的歌德,说他“是自然的人,又是历史的人,在爱情方面,他既是放荡的,又是浪漫的。”读完昆氏的这部小说,你会觉得他有些词不达意。事实上,歌德晚年在建构身心和谐中,为世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产品。1816年歌德的发妻克里斯蒂娜去世,歌德其时已经67岁,他1816年完成了《意大利游记》,1819年他的诗集《东西合集》出版,其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1829年出版,1825年他写完了科学著作《论天气》,1825年开始创作《浮士德》第二部,1831年杀青。在情感方面,他发乎情,止乎礼,昆德拉所言不过是为“情”造文而已,晚年的歌德奏出了谐谑行板的大和弦。

不久前,是我们中国人的重阳节。后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了重阳节风俗:“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九九重阳,让人联想到《周易》的乾卦,解释乾卦的象传文字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与铿锵的快板十分契合。

作者:刘亚丁,系四川大学教授

(原标题《夕阳与和风照拂的故乡港口》)

编辑 编辑-范锦桦(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