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讲授深圳改革创新,深圳市经理进修学院28年培训西部干部人才近4.75万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通讯员鲍文娟 文/图
2021-10-21 14:48

创办扶贫干部培训模式,是深圳在全国的率先之举。作为深圳扶贫干部培训的一张名片,深圳市经理进修学院自1993年来持续28年开展东西协作干部培训,充分发挥干部培训的特色及优势,成为展示深圳先行先试实践做法的窗口,鲜活讲授深圳“改革创新”经验,截止目前已为西部地区培训了47500多名各级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深入调研靶向培训讲授深圳经验

“自2000年以来,这是第四次来经理学院参加培训班,一次突出一个主题,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来深圳一次均目睹了新变化。”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发改委主任陈德斌说“培训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均在持续创新,对于我们西部省份的干部拓宽视野开拓工作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9月23日~29日,由国家发改委指导、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主办的三场2021年东部城市对口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培训专题培训班同时在深圳经理进修学院举行。培训分别聚焦“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主题。参加培训的150名干部大多数是来自中西部地区13个省市的发改系统。学院在年度培训计划执行中均遵照当年国家发改委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要求,深入调研协作地区培训需求并结合深圳改革创新经验设置相应教学主题,聚焦产业经济发展、关注发改系统改革创新。

深圳为什么会选择高新技术产业?深圳是如何取得这些亮眼成绩的?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深圳市决策咨询委专职委员、深圳市发改委原副主任、原深圳市科技信息局局长刘忠朴所作的“深圳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讲座颇受学员们好评,赢得热烈掌声。

乡村振兴板块成今年课程亮点

创办扶贫干部培训模式,这是深圳在全国的率先之举。1993年深圳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在给予强有力物质支援的同时,在库区培训人才实施智力扶贫。之所以有此率先,是当时的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对中西部地区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及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基础上所做出的决策。要解决市场经济的经验和知识贫乏等困扰当地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就要从干部培训入手,送去特区思想,培训脱贫致富带头人,对欠发达地区给予精神、观念、人才、技术的支持。

今年是“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开局之年。乡村振兴专题及相关课程成为今年项目的重头戏。来自甘肃、广西、贵州等地区的150名学员于分别参加了“改革创新(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等专题班。学院在专题设计上注重以乡村振兴政策解读、一线干部的工作实践经验、成功的产业帮扶案例、基层干部行政能力提升为重点教学内容,结合参训地区工作实际和参训干部工作岗位实际展开教学。

这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专题培训,有助于明确和把握思路、政策和方法,为乡村振兴凝聚智慧和力量。“乡村振兴是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各地情况不同、乡风不同、资源不同、条件不同、不可复制、不可照抄,要高度重视乡村多样化、差异化利用。”来自青海省大通县发改局的学员童琳在听完中共农业农村部党校副校长朱守银在学院所作的专题讲座写心得时说。


以培训为纽带助推当地产业经济转型发展

“这次我来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招商引资。希望能够将深圳的‘小巨人’引入到满洲里扎根创业。”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陈德斌说也很珍惜来深圳的机会,借此与深圳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进行工作交流和资源上的对接。

28年来,学院承担东部城市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培训参训对象不仅覆盖西部十二省区发改、扶贫等系统的领导干部,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者、基层创业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等人群。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深圳国企改革取得的成绩。回去以后我们公司要根据自身的主营业务,探索改革创新,为公司真正找到赢利点。”来自贵州毕节的学员郭娟于10月10日听完有关深圳国企混改的相关专题讲座后说。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院一直注重在党政干部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方面的优势,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实践作为教学培训特色资源,与中西部地区展开深入合作,为当地提供智力支持和产业人才资源对接平台。”深圳市经理进修学院院长徐华平表示。

原标题:《鲜活讲授深圳改革创新,深圳市经理进修学院28年培训西部干部人才近4.75万人》


编辑 特区报-刘彦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冻结)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通讯员鲍文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