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养老院防疫“样本”上了法国期刊!“委员议事厅”分享防疫经验故事

2020-06-21 23:03
摘要

109家医院用上深圳防雾喷剂南山区政协常委吕建成所在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疫情期间利用科技手段为医务人员解决了一个看似很小但却十分重要的问题

由深圳市政协主办的2020年第二场委员议事厅活动6月21日下午在南山区行政服务大厅举行,市、区政协委员以“精准防疫,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治理水平”为主题,总结分享了南山区战疫的经验、故事。

故事一:109家医院用上深圳防雾喷剂

南山区政协常委吕建成所在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疫情期间利用科技手段为医务人员解决了一个看似很小但却十分重要的问题。

2月13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武汉籍材料研究员喻学锋接到了深圳援鄂医疗队的紧急求援:医生的防护镜上容易起雾影响诊疗。当时市场上还没有一款合适的产品。

救护需求就是责任。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加班加点,花了三天时间研制成自成膜的纳米防雾喷剂材料。为了确保产品的有效性,他们把材料送到深圳市三院请医生帮助做评测。得到的回复是:5个小时之内一点不起雾。

这极大地调动了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在实验室还没有量产的条件下,十多个人的团队拿出了1万支防雾喷剂,每支够50幅眼镜使用。2月24日,防雾喷剂就送到了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医疗队伍手中。

随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对外公开接受捐赠的二维码,先后接到近2万瓶防雾喷剂的需求。之后2个月内,109家医院都用上了来自深圳的防雾喷剂。

故事二:别低估了边检人的肉眼

深圳湾口岸是疫情期间深港之间唯一开放的陆路口岸,严防境外输入的担子很重。

南山区政协委员、深圳湾边检站站长骆泓蕖说,边检部门充分利用出入境数据、证件签发数据和旅客申报记录,建立应急数据分析模型,向深圳推送了2.8万余条涉疫情重点关注记录。系统提前进行预警,一旦有疫情重点国家旅居史的人员入境,该旅客一到前台系统就会提示检查员相关信息。检查员便可及时把旅客移交给海关防疫部门,进行医学排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守住国门口的疫情防控。

边检人的肉眼有时比机器更厉害,骆泓蕖讲述了一名边检工作人员肉眼识别的“威力”。3月13日,一名有法国旅居史的旅客入境时并没有申报自己有法国旅居史。检查员翻阅该旅客护照时发现了一枚有法国带戴高乐机场的验讫章,常年工作中检查员对护照内的各国验讫章和签证可谓了如指掌,于是断定这名旅客有法国旅居史,及时将其移交给海关检疫部门。对其进行核酸检测的结果是:该旅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轻型病例。

故事三:养老院防疫样本发回欧洲

南山区政协委员、中集集团产业基金天亿投资总经理张伟分享了一位法国友人的故事。

蛇口有一家中法合资的招商观颐养老院,疫情发生后,国际团队和本土团队通力合作采取了做了很多措施。比如,养老院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做核酸检测;每名在岗的工作人员疫情期间都不回家,避免交叉感染,都吃住在养老院;养老院的老人和工作人员每人每天要做三次体温检测;老人居住的房间以及日常用品每天全面消毒两次。在这些严密措施之下,养老院没有出现一例老人感染的情况。

这家养老院的总经理是一位法国人,他把这些经验整理后形成了一份报告。他将报告的英文版本传给了欧洲300多家养老机构,报告的法文版传给了法国商务对外联络部,并在法国一家期刊上发表。

“和欧洲人民分享深圳人民的经验,这事让我很感动。”张伟说。

编辑 张露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