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上市公司中报预喜,确定性成为投资主线

读特记者 熊子恒
2017-07-30 22:33
摘要

随着上市公司年中期"成绩"不断放榜,A股的业绩情况也逐渐浮出水面。

随着上市公司年中期"成绩"不断放榜,A股的业绩情况也逐渐浮出水面。与以往不同的是,原本高成长的中小创业绩增长明显减速,从前表现平平的传统行业却不断回暖。对应二级市场,资金不再热衷追逐题材故事,业绩增长的确定性逐渐成为投资主线。

近六成预增周期股业绩翻倍

随着7月渐进尾声,A股中期业绩披露也逐渐进入高潮。记者梳理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7月30日,目前有已有2147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业绩预告,其中1373家确定上半年业绩同比正向增长,占比近64%,总体保持向好势头。

在已公布的业绩预告中,周期股盈利情况成为一大亮点。受益于焦煤、铁矿石、螺纹钢等原材料大幅上涨,周期行业业绩改善明显。在业绩增速方面,上游行业如采掘等同比净利润增长较快;中游行业中建筑材料、钢铁等表现同样抢眼。

业绩增长翻倍的周期行业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同力水泥、华新水泥、冀中能源、首钢股份、新钢股份预计净利润增幅达11298%、8900%、5904%、5523%、4863%,显示出行业持续回暖,供给侧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另外,消费行业同样保持了高景气,食品饮料中报业绩增速20.2%,稍好于一季度的18.2%;家电中报业绩增速为23.4%,强于一季度的12.9%。

不过,在经历了今年一季度的繁荣高点后,A股业绩增速或将掉头向下。"从历史数据来看,全部A股净利润增速在2014年维持5%-10%的稳定状态,于2015年起增速放缓下滑。从2016年三季度起触底回升,并于今年一季度达到18.8%的高速增长。"国泰君安分析师李少君指出,这波盈利回升与工业品价格回升关系密切,PPI同比增速今年2月份见顶后开始回落,尽管幅度有限但结合已经公布的业绩预告,全部A 股中报净利润增速将略低于一季度。

监管强化中报问询函频发

过去几年,每到中报业绩披露期,"高送转"一直是市场热炒的主题之一。今年以来监管不断强化,高送转题材的热度已经明显降温。

今年3月上市的次新股元成股份,上市后的首份中报就推出10送10的高送转方案,收到上交所发出的问询函,后者要求其说明采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式而非现金分红方式。

元成股份后来在问询中答复,"目前公司的总股本在所处行业中偏小,不利于业务的拓展,资本公积金较为充足。"公司同时抛出风险提示,本次高送转若实施将存在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被摊薄的风险,将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处于行业中较低水平。

在中报业绩预告披露的过程中,已有22家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向下修正业绩预期的情况不在少数。青龙管业原先预计中报盈利914万元到943万元,增长1500%到1550%,后来调整为净利润亏损4295万元至4270万元,前后变动幅度巨大遭深交所问询。另外,上市以来出现8次变脸的贝因美也成为关注焦点,在今年中报业绩变脸公告公布前,股价提前闪崩,因此遭交易所问询。

对此,市场人士认为,业绩变脸往往会给普通投资者带来投资损失,监管层应该对业绩大幅变脸的上市公司的问询力度,如果公司回复缺乏合理性,应加大处罚力度。

"业绩为王"成市场主要逻辑

从预盈到预亏,业绩变脸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十分明显,基本面没有有效支撑,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这些公司股价多大幅下挫。受业绩变脸影响,青龙管业已下挫35.5%,贝因美则闪崩后停牌至今。相比之下,业绩稳定的食品饮料、家电、周期股今年以来多有不错表现,股价稳定走高。

随着并购重组监管的强化,外延式并购带来的增量收入减少,中小创业绩增长已明显放缓,创业板中报业绩增速为24.58%,较今年一季度的27.9%下滑。

内生性业绩增长的不景气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估值回落的主要原因。华炎投资基金经理罗帅向记者指出,从企业未来成长的角度来说,过去创业板的个股很多比较倚重并购等外延增长模式,而目前的再融资政策有收紧,创业板的许多重点行业,比如游戏传媒等方向,所面临的再融资环境不太乐观,未来的增长持续性和增长模式存疑,自然也压低了创业板的整体估值。

在上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强调,在进行股票投资时,投资者应结合宏观政策、产业状况和企业实际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理性判断其背后的投资价值,提升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熊子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