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2019年赢在东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东莞分赛区)(以下简称大赛”)总决赛在东莞市松山湖光大We谷举行,共有12个项目晋级年度总决赛,经过激烈比拼,最终,乾宇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东莞普莱信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分别夺得初创组和成长组比赛特等奖,各获得60万元奖励。
12个项目主要集中在
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
据读特记者了解,大赛自启动以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共发动项目755个。经过线上路演+评审+直播形式的比拼,来自深圳赛区的纳恩纳米科技、澳门赛区的微蜂创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赛区的成都海通智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2个分赛区一等奖项目进入年度总决赛。
此次进入年度总决赛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通过先进科技,推动社会发展。
例如,获得初创组特等奖的乾宇材料团队,将光刻胶技术与金属化材料相融合后,生产新的功能性光刻材料及新的金属化电路量产技术。研究成果可以有效的将元器件及电路基板的物理体积缩小10-15倍,实现模块的小型化及高密度化。
成都海通智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新材料项目,实现材料研发周期与研发成本的“双减半”,解决我国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东莞链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半导体芯片封装材料量产并国产替代项目”是进入年度总决赛的项目之一。该公司副总经理蒲吉林告诉记者,引线框架是芯片封装的主要材料之一,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该市场的85%由外资主导。引线框架有冲压、蚀刻两种生产工艺,蚀刻引线框架属于中高端产品,该市场几乎98%被外资占据。
“公司力争通过7-10年的时间,成为蚀刻引线框架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实现半导体封装材料国产替代。” 蒲吉林称,目前,公司已经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并计划新建厂房,在莞实现产品量产。
大赛累计获投资近22.04亿元
本届大赛总奖金高达千万元,年度总决赛特等奖的2个项目,获得60万元的奖励。更重要的是,作为创新创业的展示平台,所有参赛项目均能获得跟投、券商、技术、品牌、专利、人才、宣传等各项优惠政策服务。
本次年度总决赛将继续采用“云创赛+直播”的形式进行,更有特色的云颁奖仪式。届时,还将为大家揭晓各大奖项榜单,推进优秀人才、优质项目和创新企业交流。
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炜表示,自2013年以来,东莞市已成功举办七届赢在东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市内外优质参赛项目3224个,累计奖金金额1.1亿元;不完全统计,累计获得投资近22.04亿元,135家企业在2019年度获得银行信用贷款5.76亿。大赛很好地为创业者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为东莞市营造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集聚了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了东莞市中小微企业和创客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刘炜表示,近年来,东莞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可圈可点的成效,为东莞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东莞积极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创新体系,对整个区域体系进行了布局,创新的系统性、科学性增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二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松山湖科学城与中科院达成共建协议,深入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材料实验室和散裂中子源开局良好,原始创新进一步得到增强。三是科技创新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27家,新型研发机构33家,孵化载体203家,累计引进省、市创新科研团队76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1家,主要科技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近两年,院士峰会等活动成功举办,大批团队、大学、年轻科学家在东莞活动,东莞集聚高端产业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作为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有创新驱动的趋势支撑,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突出的成本优势,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