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能阻止物种灭绝吗?中外植物园长共论物种保育经验

​读特记者 林清容 文/图
2017-07-26 21:18
摘要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皇家植物园分享了植物园在气候变化下如何保育的新思路――数据分析。

“科技那么发达,植物的作用会不会被取代?”“植物园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7月25日下午,一场主题为“人类世纪植物园的新使命”的中外植物园长论坛在仙湖植物园举行。作为第19届国际植物大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的植物园园长们分享了各国在气候变化下对物种保育的经验和植物园管理的新方法。

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在植物研究方面保持着领先地位,其园长Peter Wyse Jackson介绍,该园现有植物物种数量超过17000种,他们搭建了一个线上数据库跟踪记录这些物种。2012年时,植物园建立了“种子银行”来保留基因的多样性。

此外,该园还在当地建立了十几个植物保育点,与当地社区合作建立学校,一边保育,一边提高当地孩子对植物的认知。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长陈进也分享了类似观点,他说,植物园内的保育和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两个系统来完成,一是植物园内部的保育措施,二是植物园外与各方的合作。“与学校合作,给孩子们增加认识植物重要性的课程、定期让园内工作人员参与环境教育研究训练班、加入中国植物园联盟等外部措施,也是很重要的。”

植物园如何能够不断的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皇家植物园分享了植物园在气候变化下如何保育的新思路――数据分析。

该园园长Tim Entwisle介绍,园内植物物种都记录在数据库里,通过数据,可以分析植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可预知的气候环境下适不适合生长。Tim在现场展示了一张图,根据数据预测,2090年悉尼的气候跟中国重庆的气候相似,于是通过分析目前重庆植物物种的保育情况,提前做好植物保育计划。

有观众问道,“随着科技的发展,是否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植物?” Tim说,“我认为植物的价值不仅仅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利用当中,整个大自然的体系是非常奇妙的,而至今我们也没有彻底研究清楚它的运作原理。就目前看来,科技面对物种的灭绝仍旧束手无策。”来自英国的植物园领导者Paul Simth也认为,目前还没有技术能取代植物的功用。“如果我们任凭其它物种的消失,那么离人类灭绝也不远了。”

论坛最后,中国植物园联盟和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在植物园保育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上将承担新的使命。

编辑 王润天

(作者:​读特记者 林清容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