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自刚刚召开的市社会足球场地建设工作会议中获悉,深圳市即将建设一批重点体育工程。其中包括光明足球特色小镇、笔架山体育公园、深圳市体育中心改造、深圳佳兆业足球训练基地等项目,同时将尽快启动中山公园、粤海体育休闲公园、沙埔围体育公园等一批公园球场建设。随着足球场规模日益壮大,深圳足球改革发展的特色之道将愈加宽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振兴足球作为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摆上日程。自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审议通过后,深圳足球改革大步迈前,而源源不断输送改革动力的正是球场建设。
深圳土地资源紧张,空间规划有限,但深圳市把足球场地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早在2017年便印发了《深圳市足球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将球场建设的任务分解至各区,压茬推进。据最新统计结果,深圳市现有足球场规模已逾上千片,短短三年新建逾400片场地。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得益于球场建设,深圳市足球改革发展有了硬件支撑,足球行业管理职能转移、后备队伍人才培养、政府购买服务等足球改革发展相关工作都十分有序推进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以在建的“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为例,该项目一期工程将在今年8月底竣工,以此为依托的深圳青少年队伍训练、足球国内外交流、各级训练营、师资培训等将高质量推进,体育设施的辐射效益在不断积聚。
去年10月,深圳市被中央列为第二批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结合“先行示范”的高标准意识,深圳市按照综合利用、修缮改造、新建扩容的建设方式,紧密结合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等工作,通过改造利用既有建筑及屋顶等空间,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市政用地等场地,探索足球场地建设新模式,既为足球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设施基础,也能切实彰显先行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5月上旬,广东省体育局有关领导到深圳市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充分肯定福田区创新利用污水厂上盖进行足球场建设、南山区利用地铁上盖进行足球场建设、宝安区委区政府挂点督办并将球场建设任务纳入街道绩效考核等经验做法,深圳市“质量为先”的球场建设理念可见一斑。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