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是没有空间,而是空间挖潜还不够”。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深圳主要领导多次在公开场合回应外界对深圳土地空间的担忧,在2019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就公开表态:只要是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一定有地可落。
深圳之所以在土地空间问题上有了自信底气,是因为近年来深圳在空间挖潜、提质增效上动作频频,成效颇丰。
就在今天下午,2020年“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工作现场会在坪山区召开,记者现场了解到,坪山高新北片区已整备出规模可观的集中连片土地,高新南、高新北两大片区已签订补偿协议的土地达193公顷,全部拆迁后将连片释放约5平方公里产业空间。
在全市统一政策指引下,其他各区也各出实招。宝安区创新了“重点更新单元+土地整备+综合整治”的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模式,南山区勇于创新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实施路径,龙华区打出了“更新+整备+征收”的组合拳。
可以看出,深圳不是没有地,通过挖潜出优质的国土空间,就可以兑现“深圳有地可落”的庄重诺言。
今天的会上还传出消息:深圳全市各区2020年度新供应产业建设用地计划为198公顷,商服用地计划为78公顷,民生设施用地为520.8公顷,商住用地为50公顷,公共住房用地79.2公顷,其他用地31公顷。
截至目前,深圳已供应居住用地40宗96.4公顷(含更新整备19.7公顷),正在组织供应的居住用地13宗47公顷。
2020年,深圳计划通过十大专项行动清理出近5000公顷用地,拆除消化违法建筑2650万平方米。其中,通过违法建筑空间管控专项行动,清理出595公顷土地(包括盘活未完善征转手续未建设空地和今年验收入库的),通过民生设施用地整备专项行动整备出350公顷用地,通过已批未建土地专项行动清理出635.9公顷用地,通过产业空间整备专项行动清理出1000公顷用地。
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项目年内全部落地
去年深圳召开2019全球招商大会,并首次推出了30平方公里集中连片产业用地。
图为2019深圳全球招商大会
记者了解到,这些用地集中在36个片区。其中深圳市域范围内可供应产业用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分布在33个片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可供应产业用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分布在3个片区。这些产业用地主要来自土地整备。
今天的会议提出,将全力推进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整备,确保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项目年内全部落地。
产业用地计划供应量不设上限,优质项目一定有地可落
记者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今年该局发布的《深圳市2020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充分体现了“优质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应保尽保”的原则。在用地安排上充分考虑了“2019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签约的优质项目,如顺丰、深圳中车轨道车辆、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等。而且,今年产业用地计划供应量不设上限,确保只要是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一定有地可落。
为保障重大、重点项目的推进,保增长、稳投资,深圳从今年初就提前部署土地供应。2020年产业用地计划供应198公顷,1-5月份已供应83公顷,完成率42%。
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
这个月初,深圳刚刚提出加快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的《实施方案》,包括保留提升100平方公里工业区和整备改造10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
记者了解到,这个方案借鉴了顺德、上海以及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相关经验,提出分区分类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思路。
其中,保留提升100平方公里工业区,即通过划定范围并长期锁定,全面保障对深圳具有战略性、支撑性意义的实体产业空间需求;加大政策精准扶持力度,形成预期稳定、成本适中、集约高效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同时,也为整备改造区内优质企业的安置提供空间。
整备改造10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即“十四五”期间,重点完成土地整备25平方公里、连片升级改造25平方公里,结合近年已整备入库的20平方公里,形成约70平方公里的产业空间。通过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内再整备约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共同形成约10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
下一步重点做好“五块地”文章
记者了解到,深圳4年来共盘活存量约80平方公里,其中整备土地约60平方公里(含较大面积产业用地约27.6平方公里),城市更新拆除重建供应土地约10平方公里,完成储备土地清理约10平方公里。有力保障了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大疆灵眸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国际会展中心、深圳技术大学等重大民生项目落地建设。
在今天的现场会上记者也得知,下一步深圳要集中推进一批重点难点工作:
低效用地盘活。综合运用好整备、更新、棚改、查违等多元政策工具,重点做好旧工业区、城中村、旧住宅区、已出让未建用地和地下空间“五块地”文章。近两年深圳先后部署了旧工业区连片升级改造、产业用地提容等工作,月初,深圳又出台“两个百平方公里”实施方案,这将是未来一段时期深圳推进产业空间提质增效的主要抓手,以此来筑牢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保障。
城中村品质提升。深圳城中村居住用地面积112平方公里,居住建筑面积达2.9亿平方米,空间潜力巨大。未来深圳将继续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改善城中村面貌的同时,为居民提供更具品质的生活环境。
旧住宅区改造提升。目前深圳使用年限超过20年且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老旧住宅区约有570多个,总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未来将进一步完善棚户区改造政策,大力推进一批“棚改”示范项目,进一步释放居住空间潜力。
全面盘活已批未建用地。去年深圳市政府已经下发了已批未建用地处置专项行动方案,总量是564宗11.94平方公里,去年已按计划处置完成了5.58平方公里,今年年内将全面完成。
以有限的空间资源承载无限的城市发展
记者发现,为支撑“双区”建设,深圳正不断通过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实现以有限的空间资源承载无限的城市发展。
近年来,深圳陆续出台了《深圳市总部项目遴选及用地供应管理办法》、《深圳市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办法》和《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等土地管理改革举措,分别从优化程序、加强监管、降低成本等方面鼓励和扶持实体企业在深圳获得产业发展空间。
(撰文 段琳筠 秦绮蔚)
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