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美食很丰富,从人均上千的奢华餐到十几块的平民餐一应俱全,应该说各个收入阶层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物定位。

我在出差上海的15天,要见缝插针地去见见老同学,老朋友和家里亲戚,而中国人见面聚聚的最好的方式当然就是起吃吃喝喝,所以这15天的晚餐时间基本是泡各种餐厅,只是上海各式各样的餐厅太多了,根本泡不完。
跟在外企的同学去的是外滩3号的意大利餐厅,正对着无敌江景,看得见江对面的霓虹闪烁,环境一流。

据说必须预定才能用餐,不接待没有预约的客人。这里用餐的基本上都是老外,我的撇脚英语不够点菜,这事由美女同学搞定,我只记得鱼很鲜嫩,沙拉很清爽,价格嘛,估计不便宜!因为外滩的消费标志就是贵,连在上海的老外们都开始受不了这里的价格啦,开始往其他区域转移。
上海人说,在外滩主要吃的是环境和派头,至于食物嘛,那是排第二位的!

上海本帮菜是品尝上海美食的必选,所以另外一拨同学就安排了一家名为“老客勒”的上海餐厅。
上海餐厅嘛,布置很雅致,颇有古典风,菜品也很雅,都是精致的上海模样,代表菜品还是烧得软糯的东坡肉,咸鲜的响油鳝丝,草头等等,味道呢,我感觉跟在深圳的那些江浙餐厅相比,酱油味更浓一点,而且分量更少一点,一切体现的是上海式的精致。

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家藏匿在深深庭院之中有历史有故事的私家会所餐厅。

进入大门,曲径通幽,走过茂密的绿植才看到别有洞天,一栋二层小洋楼,进入洋楼,落地窗外,绿影婆娑;窗内,西式古典家具配以浪漫飘逸的白色窗帘,有种说不出的高贵典雅,从露台望出去,才发现后面还有一个可人的园子,点缀着白色雕花铁艺桌椅。

据说这里曾是英国领事馆,几经转折,才被现在的一位设计师改造成会所及餐厅。走进这所有历史感的老建筑,你似乎能穿越到感二三十年代的民国时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不知怎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的是电影色戒中的场景,呵呵,还真别说,色戒的拍摄地就是上海的老街道福山路。
这种地方,不是来吃饭的,主要是来赏景,听故事的,用餐前,坐在阳台上先来壶茶,就着蓝天白云,树影摇曳,闲话几句,那感觉非常惬意。

当晚的菜品淮阳菜,味道也非常不错,但说要好出一般的馆子多少倍,那也没有,但价格肯定是要贵出好几倍,因为这里吃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腔调。
老上海,看重的就是腔调二字,这的确是像深圳这种短平快发展起来的城市所欠缺的。朋友介绍说在上海的老建筑里还有不少这样有历史有故事有情调的私家餐厅,值得去慢慢探访。
至于那些已经全国扩展的馆子比如外婆家,鼎泰丰之类的,好处是大家不论在哪里,都可以品尝到这些餐厅的出品,不好的一面就是哪里都快大一统了,不管上海、北京还是深圳。但其实我们每到一次还是希望品尝到正宗的当地味道,当地味道难道不是最令人稀罕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