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影宏
1971年出生,广东河源人。1990年应聘成为麦当劳光华餐厅兼职员工,见证了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罗湖东门开业。现为麦当劳深圳市场(深圳、东莞、惠州及粤西地区)总经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述时间:2022年6月22日
口述地点:麦当劳光华餐厅
采写撰稿: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舜钿
有一句话说:“不到罗湖东门老街,就不算到过深圳。”从上世纪90年代起,罗湖就是深圳的中心区。作为当时罗湖最繁华的商业街,东门老街闻名遐迩,是深圳商贸业的一面旗帜。
1990年,初到深圳的我最喜欢骑着28寸自行车来罗湖东门赶集,书店、茶楼、戏院都是当时的“网红打卡地”,解放路上卖着各种新奇玩意儿,一路人山人海。从位于东门光华楼的麦当劳光华餐厅,我开始了我的“奋斗旅程”。
如期寄出履历和照片后,我成为6000多名应聘者中的“幸运儿”
那年夏天,不少深圳人注意到:东门光华楼外墙印上了两行醒目的红底白色繁体字:“深圳第一间麦当劳餐厅,快将开幕!麦当劳,味道美,多欢笑!”旁边的招聘海报写着:麦当劳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学习发展的舞台,要求高中毕业、深圳户口优先……就像是从天而降的机遇吧,因为家人在深圳工作的缘故,我的户口在早前就迁到了深圳,招聘条件我都满足!我激动不已,仔细记下了招聘需求,如期寄出履历和照片。
“学习一流管理办法,未必要去美国哈佛大学,只要加盟跨国大企业。”当时,麦当劳光华餐厅共对外招聘10名见习经理、300名普通员工与兼职员工。招聘消息在《深圳特区报》等渠道发布后,麦当劳公司共收到了6000多封应聘信。
惊喜的是,19岁的我成为脱颖而出的幸运儿之一,成为麦当劳兼职员工,在这里见证了一家餐厅与一座城市同步奋进,也见证了无数深圳人在罗湖麦当劳的“欢聚时光”。
员工用“自制工具”练习餐品制作,餐厅里里外外配置都很“潮”
与深圳仅一河之隔的香港,在1975年就有了麦当劳餐厅。麦当劳选择以深圳罗湖为起点开拓中国内地市场,正是综合考量下的最优项。
比如地理位置上,罗湖口岸在当时是来往深港两地的重要通道,人力与物资资源配置都十分便利。社会环境上,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对来深投资的企业非常重视。此外,罗湖与香港文化交流频繁,街头巷尾港味元素浓厚,加上深圳市民爱看香港节目,消费能力也比较强,麦当劳成了不少人心中“渴望却难得”的存在。
餐厅开业的筹备骨干都是从香港调过来的,而像我一样新招聘进来的员工,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接受培训。我至今还记得,新员工入职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学习炸薯条、做汉堡、做奶昔这样的“技术活”。那时候餐厅设备还未安装好,也没有练习的食材原料,这该怎么办?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木块锯成“牛肉饼”,用吸管剪成“薯条”,把纸张当作“生菜”,用这些“自制工具”对照步骤进行反复练习。当时的包装盒上只有英文,巨无霸是BigMac、鱼柳包是Filet-O-Fish、麦香鸡是McChicken……我一个一个单词死记硬背,直到对步骤与材料都了然于心。
麦当劳光华餐厅开业初期的员工合影(二排右二为陈影宏)。(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开业前3天,食材原料终于从香港运过来,大家排队接力将食材原料运送到二楼的冷库。在这时,我们才终于亲眼看到了薯条、汉堡包、热香饼的原料食物,大家既新鲜又好奇。
当时餐厅占据光华楼三层楼,共设有约500个座位。装修风格明亮整洁,红色地砖通铺,还有苹果树装饰和麦当劳叔叔的长椅。在香港电视广告中见过的汉堡包、薯条、奶昔、热香饼等产品悉数亮相。我们穿的员工制服也是沿用香港款式,就是电影《甜蜜蜜》里张曼玉穿的红白相间的条纹衫……餐厅里里外外的配置,只能用一个“潮”字来形容。
开业当天“拉绳子”控制进店人数,曾刷新全球麦当劳单店营业额最高纪录
罗湖东门要开麦当劳餐厅的消息一传开,人群沸腾,许多市民一家大大小小都赶着来现场尝鲜。1990年10月8日上午9点,十分具有岭南特色的开业仪式在东门商业步行街举行,舞龙、舞狮、切烧猪、放鞭炮等环节一个不少,现场被市民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一同见证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光华餐厅的盛大开业。
1990年10月8日,麦当劳光华餐厅在罗湖东门开业。(图片来源:麦当劳提供)
开业仪式上的舞狮表演,现场热闹非凡。(图片来源:麦当劳提供)
当天上午11点,餐厅开始正式营业,人群一拥而上,争先购买品尝麦当劳各类产品。很快,餐厅内的座位都坐满了,站着就餐和排队等候的人把大堂挤得水泄不通,排队就餐的队伍从二楼延伸到一楼,又从大堂延伸至外广场,排队队伍超过200米。为了让顾客排队就餐更加有序,餐厅安排顾客从前门进店、后门离开。我当时是负责在一楼的前门门口“拉绳子”——拉起绳子控制进店人数。大厅里的同事指挥,我们就按照数量进行分流,时刻提醒顾客“不要拥挤、注意安全”。
开业当天,光华餐厅外排起了长龙。(图片来源:麦当劳提供)
排队等候的人挤满了餐厅大堂,工作人员为顾客做指引。(图片来源:麦当劳提供)
当时餐厅二楼共有20台收银机,12台收人民币、8台收港币,有很多人拿着1000元面值的港币,兴奋地说:“要10个巨无霸!”不曾想到餐厅一开业就人气爆棚,公司还急忙临时从香港调了约500名员工过来帮忙。从早上7点准备开业仪式,直到晚上12点餐厅打烊,当天接连工作了十多个小时,我和同事们双脚都已累得没了知觉。
麦当劳光华餐厅内挤满了前来尝鲜的顾客。(图片来源:麦当劳提供)
客流高峰出现在开业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深圳及周边城市的人们趁着周末慕名而来,排队的长龙再次延伸到了外广场,当天营业额及就餐总数刷新了当时全球麦当劳单店最高纪录。
麦当劳虽然爆火,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吃西餐不是应该有刀叉吗?调味料是蘸汉堡还是薯条?为此,餐厅还专门配备了接待员姐姐,在大堂教大家各种产品的正确吃法。
过生日时能在麦当劳聚餐值得“炫耀”,这里承载着深圳人奋斗与欢聚的记忆
记得当时我的工资是每小时2.5元,第一个月工资一共拿了约600元,我当时可兴奋了,有种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感觉,工作也更加有干劲。就这样,我从兼职员工做到正式员工,再到后厨主管、餐厅经理……一路成长与收获,麦当劳光华餐厅是我职业成长的第一站,也是我逐梦深圳的起点。
陈影宏在光华餐厅就职期间留影(左三为陈影宏)(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光华餐厅不仅仅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也承载着许多深圳人的美好回忆。在当时,孩子学业取得进步或者过生日时能在麦当劳聚餐,能在麦当劳的儿童游乐区拍一张合照,都是值得“炫耀”的事。那些曾经蹦蹦跳跳走进这家麦当劳的孩子,多年以后依旧忘不了与它初次见面的雀跃欢喜。餐厅1990年开业时的繁体字招牌、第一代装修风格的红色地砖、当年的活动海报……这些蕴含无穷回忆的餐厅物件我们也专门保留着。
小朋友在麦当劳光华餐厅的儿童游乐区举办生日会。(图片来源:麦当劳提供)
2015年餐厅开业25周年、2020年餐厅开业30周年的时候,我们还举办了盛大的聚会,还原了老顾客心中的“记忆角落”。光华餐厅的员工们也都穿戴上开业时的制服和帽子,许多市民朋友也带着亲人来回忆往日时光。
“妈妈当年十周岁的生日派对就是在这里举行,那是我第一次吃麦当劳。”“以前要排上两三个小时的队伍才能买到巨无霸汉堡包,当时价格是9.8元一个,是爸爸一天的工资。”“当时儿童游乐区的苹果树是小朋友们生日照的最好背景。”看着市民有感而发,津津有味地和家人们分享当年的精彩故事和暖心回忆,我们也非常感动。
麦当劳许多创新也以这家餐厅为样本,未来继续与罗湖同频发展引领时代新潮流
如今,麦当劳的“M”招牌已经成为了罗湖东门的地标之一。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在罗湖开业32年以来,将餐饮服务理念、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带到内地,在食品安全规范化、便捷服务、环保绿色餐厅建设等方面积极影响了中国连锁餐饮行业发展。它让深圳人接受崭新的餐饮方式与娱乐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见证了深圳的发展与变化。
麦当劳的“M”招牌已经成为了罗湖东门的地标之一。(图片来源:麦当劳提供)
现在,我们看到的光华餐厅已经在开业时“装修风格1.0”的基础上做了5次升级,它囊括了麦当劳餐厅发展的诸多“第一”,比如中国内地第一家开展“麦咖啡”业务的餐厅、第一家全新升级的“风格旗舰店”……如今,麦当劳中国内地餐厅的许多创新与改变也是以这里为起始样本。
光华餐厅是麦当劳中国内地第一家全新升级的“风格旗舰店”。(图片来源:麦当劳提供)
在我看来,步行街是一座城市建设品位和商业发展水平的象征,也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希望改造升级后的东门步行街,可以继续承载城市记忆与历史积淀,蝶变为深圳“根”与时代“潮”碰撞融合之地,成为引领传统消费升级、培育新兴消费业态的新型商圈,为麦当劳光华餐厅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土壤。而作为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光华餐厅也将与时俱进,与罗湖同频发展,发扬先锋精神、奋斗文化,引领时代新潮流。
编辑 梁晶晶 审核 盛佳婉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