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银行网贷渐行渐近。另一方面,全国宣告全面取缔P2P网贷的省市数量已达16个,P2P网贷加速清退。“P2P网贷曾经带来的‘鲶鱼效应’,将为银行网贷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带来启迪。”有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
P2P网贷清退版图占“半壁江山”
千顺财经大数据系统显示,截至目前,国内31个省级行政区中宣告全面取缔P2P网贷的省市数量已达16个,P2P网贷在国内的清退版图已占据了“半壁江山”。
其中,今年3月份以来,国内就有内蒙古、陕西、吉林、黑龙江、江西、安徽、湖北等7个省级行政区接连公告或表态取缔辖内所有P2P网贷机构。而自从2019年10月16日,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在全国率先取缔辖区内所有P2P网贷业务以后,山东、重庆、河南、四川、云南、河北、甘肃、山西等7省市已先后公告全面取缔。
目前尚未宣布取缔网贷业务的省份,也正全面加速推进P2P网贷退出。4月27日,大连市召开P2P网贷机构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提到,2020年,要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全面完成网贷机构全部退出。6月的前两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连发三则通告,宣布取缔3批共28家机构P2P网贷业务。
曾经在全国网贷行业规模总量中举足轻重的深圳、杭州、上海地区多家平台,相继宣布退出,其中不乏曾经的明星平台、上市金融科技公司。5月31日,运营9年的上市平台微贷网官宣,不再经营网贷信息中介业务;而在深圳,今年以来,已经有小牛在线、随手记等多家平台宣布网贷业务良性退出。
银行网贷渐行渐近
5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从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贷款合作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对此,深圳市钱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负责人胡尔义认为,我国金融是一个二元市场。长期以来,对于民企,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正规金融资源稀少,供给明显不足。这种供需上的不均衡,催生了民间金融。P2P网贷应运而生,曾寄望于引导民间金融走向阳光化、规范化和正规化。同时,也希望P2P网贷产生“鲶鱼效应”,激活金融创新。
然而P2P网贷行业偏离信息中介定位,又匮乏信用中介品质、能力和监管,导致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在痛定思痛后,P2P网贷行业进入良性退出期,是行业的不二选择。
不过,国内普惠金融的道路还是要走下去。胡尔义认为,商业银行发力互联网贷款业务,进行线上评估,线上操作,极速审批,在满足小微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资金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金融的普惠性。堵偏门,开正门。《银行网贷管理办法》,在时间上正当其时,在内容上吸取了P2P网贷的教训。
保护投资人的权益
业内人士提醒, P2P网贷清退进入深水区,投资人的权益该如何维护成为清退过程中关注的焦点。
目前发布良性退出公告的平台比较多,真正完全兑付的却比较少。一方面,平台走到退出这一步,经营面临困难,管理效率低下,真正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就是部分借款主体发现平台“即将倒闭”,会恶意逾期,加剧了回款难度。
“当前,网贷借款人恶意逃废债问题频发,严重影响整个网贷行业良性退出进程。”胡尔义表示。目前期望比较高的保护投资人权益的办法是让网贷平台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将部分有一定还款能力但恶意“逃废债”的款项追回,可以比较好的保护出借人的利益。
记者了解到,深圳为此建立了网贷“老赖”的三级公示制度,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对已三级公示的名单,进一步经过异议处理、资料评估、数据筛查,形成了有法院判决、当事人及平台的关系清晰、合同材料为网签(或明确平台有居间服务)的第一批网贷“老赖”名单,报送至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由其审查后纳入征信系统,将对其恶意逃废债、多头借贷等行为起到有效遏制。
编辑 许舜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