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日记|“看着朝夕相处26天的8岁小朋友出仓了,再苦再累也值得!”
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徐静
2020-06-09 09:18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住着“免疫功能全无”的移植病人,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都能引起病人免疫系统的崩坏。在这个全封闭的层流病房,与病人相处最多的就是护士,他们用心守护每一位移植病人。

徐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血液内科的护士,参与照护年仅8岁重型地中海贫血女孩,并记录下与小女孩朝夕相处的26天。以下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徐静护士的护理日记。

我是一名血液内科的护士,医院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开始运营以来,就一直在其中工作。

在移植中心全封闭的层流病房,全部是“VIP”单间,病人在里面将度过几乎一个月的“独处”日子。

5月6日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来说是一个特殊日子,在数例成人移植成功后,我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年仅8岁、重型地中海贫血的可爱小女孩,美美。

美美的到来对移植病房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由于干细胞移植手术的特殊性,治疗期间家属不能进入病房,这段治疗的日子,将会是美美小朋友和医护人员的“独处”时光。

照顾美美,如何与其进行有效沟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除了日常工作内容外,我们还需要帮助小美美坐浴、擦洗身体、换衣服等。与此同时,哄美美吃药、打针、换药、睡觉等也成为我们一大难题。

好在美美是个比较乖巧懂事的小朋友,护士姐姐交代的事情都能很好理解,并有较强的执行能力,个人卫生习惯远超于很多成年人。

乖巧的美美时不时也表现出属于小孩子独有的倔强。印象最深的大概是给美美的深静脉管道换敷料,十次有九次美美都表现出强烈的拒绝,但我们总会想尽办法耐心地给美美换药。

造血干细胞回输

移植期间患者需要进行大剂量化疗,使患者免疫力处于极度低下的状况。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患者感染几率,家属只能在探视通道探望自己亲人,工作人员也只在必要时刻近距离接触患者。生理上的不舒服加上心理上的孤独与精神空虚,患者的情绪往往波动较大,更加需要我们的关怀。

看似每天日常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不寻常。

移植过程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所有参与进来的人都不容易。患者疾病在走向治愈的过程,我们也在成长。家属需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给患者备饭,送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无菌操作及接触隔离,随时监测患者。辛苦的同时,我们的心理也充满了欢乐,衷心希望每位移植患者都能“理想出仓”。

美美妈妈在探视窗口鼓励美美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美美在这一天细胞涨到了可以转回儿科病房的程度,一大早得知消息就掩饰不住的开心,处处透露着可爱,我们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移植期间,林东军和许晓军主任、陈纯副院长、王莹医生多次对我们工作进行了指导。儿科薛红漫副主任、黄俊彬医生每天都进行细致的查房。感谢多位主任医生以及儿科刘艾娇护长、任珍、罗美玲等护士对我们移植护理工作作出的大力协助及支持。

美美朝夕相处的26天中,我们收益良多。我们将继续努力为移植工作锦上添花,也希望美美小朋友越来越好。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徐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