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讲堂 | 专家与你在线分享中国传统哲学的齐家之道

深圳特区报读特新闻客户端
2020-06-05 14:54
摘要

“私情与公理”

6月4日晚上8点,市委组织部第90期“新时代大讲堂”线上授课活动如期开展。授课活动上,哲学博士、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教授高予远与网友在线分享“私情与公理一一中国传统哲学的齐家之道”。

授课会上,高予远教授首先以《论语》中叶公与孔子关于父亲偷羊,儿子举证还是隐瞒的一段对话为例,提出“父子互隐是否有违公义”“举证与隐瞒何为正直”等问题,对儒家的内在逻辑——修身、齐家、治国与平天下进行解读。

父子互隐是否有违公义?举证与隐瞒何为正直?高予远教授表示,叶公之“直”是要求每个人都是圣人,严格要求自己;而孔子之“直”则是人无完人,犯了错误能改正就是好的。前“直”没有人生智慧,后“直”既有公义也有宽恕,当面对隐与诤、私与公时,人们要权衡自己内心的隐,如果犯错者没有违反公序良俗,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宽恕与包容,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高予远教授指出,个人品德、家齐(正)、国治三个重要节点构成中国儒学修身、齐家与治理天下的内在逻辑。他表示,通过对万事万物的研究才能获得知识,从而意念真诚,进而心思端正。只有人的心思端正后才能提高道德修养,以至于管理好家庭与家族,执政者才能治理好国家,从而天下太平。

关于齐家的辨证之道,高予远教授从隐与诤、私与公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方面,隐可以促进家庭稳定,诤则是晚辈以公正之心对长辈进行谏言,可让家庭正直、和美。但是当家人出现违法乱纪时则不能隐。同样,当国家出现问题时,公民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能盲目的进行批判,从而造成社会不稳定、民心不稳,从而对国家丧失信心。另一方面,他表示,私与公是要公民做到家庭之私,必要以天下之公为“边界”,从而处理好家庭的私情与社会的公理,并为现代社会公民提供思想借鉴与行动参考。

据了解,深圳市党群服务中心的“新时代大讲堂”活动面向全市党员群众开放。因尚处在疫情期间,现调整为每周四晚上8点举办线上直播课程,邀请国内知名高校专家学者和我市党员干部进行授课。

编辑 赵嘉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