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插花地”不能 “缝缝补补又三年”
评论员 姚龙华
2016-04-27 16:53

“插花地”整治到了啃硬骨头的关口,蜻蜓点水解决不了问题。发现隐患毫不避讳,及时处置公之于众,让民众心里有底、自如应对,当是第一要务。

近日,罗湖区东晓街道木棉岭社区一处挡土墙出现重大安全隐患,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使二线“插花地”整治再度成为市民热议话题。

“缝缝补补又三年”,用其来形容“插花地”以往的状况再合适不过了。目前,二线“插花地”仍然普遍面临着人口密度较大、居住环境恶劣、配套设施不足、社会治安较差的尴尬现实,并且存在大量危险边坡和斜坡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一旦出现滑坡、塌方,极可能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伤亡后果不堪想象。

安全隐患就像悬在“插花地”居民头上的一把剑,不知何时会落下来。对于“插花地”居民而言,与“握手楼”里的阴暗、“华山一条路”的不便、用水用电的麻烦相比,滑坡、塌方的潜在风险更让他们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当然,倘若所有的“痛点”都能得到化解,让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舒心、更加安全,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插花地”整治往小处说关乎居民生活品质,往大处说则人命关天,并且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发展质量。因此,直面“插花地”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城市管理治理年”不可回避的一次“遭遇战”。

“插花地”整治到了啃硬骨头的关口,蜻蜓点水解决不了问题。发现隐患毫不避讳,及时处置公之于众,让民众心里有底、自如应对,当是第一要务。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对于所有“插花地”进行全面“体检”、动态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做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责任、措施、资金、完成期限和应急预案的合理安排,当是必要跟进。

“插花地”整治是一场事关城市安全的硬仗,也是一场大破大立的长远发展之役。2016年全市城市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提出,深圳将充分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和保障房建设政策,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的方式,对原二线关“插花地”进行彻底的整治改造。整治思路不同以往,创新性与可行性兼具。以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为突破口,有望一揽子解决老城区规划落后、市政配套不足、城区面貌老旧、安全隐患较多的短板,为“插花地”居民带来舒心、安心,让城市发展更加安全、温暖。

编辑 姿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