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深圳两所高校——南方科技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同时开展综合评价招生能力测评,近4000名广东学子在深圳接受了两所高校的能力测试。其中南科大继续采用“机考”代替笔试,考生普遍反映考题难度较大,而港中大(深圳)的测试题目则更为活泼,“路怒症”、《红楼梦》、《水浒传》等均出现在考题中。
南科大:报名人数激增一半
南科大综合评价招生能力测试昨天在全国各招生省份考点同时开考。今年,南科大能力测试继续使用“机考”方式,在全国20个城市设置35个考点,237个考场,考生总数为12659人。另有1264名上海、浙江的考生进行了综合面试。
今年南科大吸引了全国22个省市区的约28000名考生网上报考,经过初步筛选,近14000名考生获得参加此次能力测试的机会。南科大最终将从这些考生中择优录取1000人,其中广东省计划招生154人。
据悉,15日有2200名考生在深圳4个考场参加南科大能力测试机试。上午,南科大作为广东省考区考点之一,迎来了1200名考生。此次测试主要考察数学、物理、英语等科目的内容,并新增附加题,附加题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科目,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深圳中学的考生刘宇游认为,除了英语题时间充裕之外,其他考试节奏都比较紧凑。而来自揭阳一中的王捷则认为题目有些“非常规”,例如化学的附加题就考到了大一的化学知识。考试题型也与平时练习有所不同。而附加题中的信息技术类型,许多同学也表示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较难掌握。
南科大今年将招收1000名新生,招生规模与去年保持不变,但报名人数从去年的19000余人增至28000余人,增幅近50%;考试人数也从去年的11774人增至14000余人。
南科大广东招生组组长唐斌教授介绍,今年南科大正式将综合素质评价量化并记入录取分数,是今年本科招生的一大创新点。以往南科大综合评价录取模式中,占综合成绩10%的高中平时学业成绩,全部由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来决定。自今年起,南科大将高中平时学业成绩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占综合成绩7%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另一部分为占综合成绩3%的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后者从创新实践、学科特长、艺体素养、社会责任、思想品德五方面十个子项来评价考生综合素质,并将评定成绩计入作为最终录取依据的综合成绩中。
港中大(深圳):开放式答题“脑洞大开”
“在你的居住地选择一处景点,介绍给外国友人”“描写一个你最熟悉的陌生人”“从文化和技术来阐述如何解决路怒症”“从《水浒传》或《红楼梦》中选一个人物作为你的室友,你会选谁?”……
15日,近1600名学生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省631综合测评考试,这些既贴近生活应用、又需“脑洞大开”的创新题型出现在了今年笔试及面试的题目中。今年港中大(深圳)综合测评考试的形式做出了较大调整,面试部分取消了中文个人面试,保留英语小组讨论;笔试除了保留原先的中、英文写作题外,还新增了两道观测题,以英文阐述个人观点。
据考生回忆,今年新增的观测题之一是,David要去救落水的Michael,陆地救生路线比水中救生路线长,但陆地上救生速度比水中快,哪种路线用时更短?考生可以选择其一,也可以画出新的救人路线,并作出解释。考生普遍认为,考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不会和高中所学知识脱节,对于个人的文化素养、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感悟和独立思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综合测评主要考核学生在高考中没有涉及的或者比较难发挥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中英文写作能力和综合理解分析能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从写作中,能看出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思辨能力,除了考察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思想性,港中大(深圳)看重的是学生是否对自己、对社会、对世界、对生活有独立的主见,有足够的思考。
当天广东、浙江、上海三地共有3500多名考生参加港中大(深圳)的综合测评考试。其中广东省近1600名考生将竞争165个录取席位,其中文科46人,理科119人,入围学生名单将于6月22日左右对外公示。另外,港中大(深圳)今年继续在广东实行“双轨制”招生,还会通过纯凭高考模式录取35人(文科13人,理科22人),即共在粤招生200人。
编辑 王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