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记者日前获悉,著名诗人、作家、导演韩东的首部言论集《五万言》5月30日起于各大图书平台上市。书中的文字及言论横跨九年之久,内容从诗歌、小说、电影的创作,到关乎人生、社会、哲学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命运、时代的即兴反思与深刻推敲,是一本记录韩东“思考的痕迹”的书,称得上一部关于写作、创作、工作、生活和超越的启示录。
韩东是当代汉语文学的重要诗人、作家、导演,“第三代诗歌”标志性人物,“新状态小说”的代表之一,著有诗集、小说集、长篇小说、散文随笔集四十余种。导演电影一部、舞台剧一部。
韩东表示,书中言论来自于2010年至2018年间自己在网络上的即兴发言,集结于书中,达五万余字符数。在《五万言》后记中,韩东写道:“整理时我有意识地剔除了时间背景,希望其指向能在更为抽象的意义上得到理解。”
《五万言》
韩东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年3月版
因书中言论产生的时间跨度较大,韩东坦言书中一些观念已不能代表其目前的思考,有些表述也因说话时的语境不一、针对问题不同,因而在字面逻辑上互相矛盾,但他仍选择将彼此矛盾的言论保留,“是希望它们独立呈现时可能具有不同的启发性。再者,冲突和矛盾就是我们的精神现实,也许并无须加以掩饰。呈现冲突也就是提出问题,而有问题和质疑可望带来思考上的深化。”
韩东提到,网络言论一般是反应式的,这些文字发表在网络平台后,自己大多没再看过,收集整理时重看,犹如在看别人的写的东西。他认为,如果自己在网络时代的“三言两语”能够跨越时间、情境,让看到这本书的人在心中产生共鸣,对其正在思考的东西有所帮助,正是这本书意义存在的地方。
在中外已有的众多格言体著作中,法国哲学家西蒙娜·薇依的《重负与神恩》与法国著名导演罗贝尔•布列松的《电影书写札记》是韩东认为并不多的那一类好作品。他们的文字多是由后人从手稿、言谈记录中整理成书。而对于《五万言》的自我界定,韩东认为这是自己将博客、微博、微信这样的网络平台作为笔记本使用,他称“当时很多人不知道我的自言自语在针对什么,其实是我自己在思考问题。这和纯粹做笔记有所不同,我还是想着会有人在读,所以这是一本介于公开谈话和私下笔记之间的东西。”
著名诗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于坚盛赞《五万言》——“我确信这是一本会穿越时间,不仅是将来也是过去的书”。他撰文表示:“这是一位有口碑的,可以信任的幽暗铁匠在作坊里谈论他的活计,如何打出一双能够脚踏实地深耕的犁头。他的经验之谈。他的经验基于他的作品。”对此,韩东表示:“如果要说有什么自觉的立场,就是生而为人的立场和一个写作者的立场。”在大多数人忙于抢夺注意力资源的时候,韩东表示自己始终保持着“求生存而不求发展”的状态,即在满足“作为一个肉体的生存,也包括作为一个写作者的生存”之外,而不求通过吸引注意力来获得一些或虚或实的影响力和物质。他认为,如果被这场争夺席卷而去,思考便不再具有意义,这种抢夺注意力的行为,本身就“很可疑”。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