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时刻保持清醒 敢于破解难题
4月23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派驻光明新区工作组的工作汇报,呈现了城市管理治理调研的成果、面临的挑战以及问题整改的动作和方向。
对城市管理治理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特区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心里“有本账”,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不容否定,但城市管理治理遗存的问题也不容回避。
通过派驻工作组深入下去摸情况,一系列触目惊心的问题浮出水面。公共安全隐患累积,成为潜藏于城市的“隐形炸弹”;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发展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进展缓慢;违建这一“城市发展的最大毒瘤”成因复杂,整治难度不小;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运营不规范,社区经济亟待转型;城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行政管理体制不够顺畅,权责不清问题浮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综合整治压力大;实际管理人口远超户籍人口,管理和公共服务出现跟不上的方面;基层党建方面,有相当一部分社区有明显薄弱环节,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弱化、服务群众能力意识弱等等。这其中很多问题,并非光明新区独有,而是全市各区的共性问题。
历史证明,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排解城市管理治理的难题,城市竞争力就会受到影响,民生福祉改善就会受到掣肘,城市公共安全领域就会留下足以夺命的隐患。
面对挑战,深圳市委市政府展现出了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坚定决心。1月21日,深圳市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派驻光明新区工作组。春节上班后第二天即2月16日,工作组正式进驻,全方位查找、研究、解决新区以及全市城市管理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推动解决“疑难杂症”,并成功启动了一批城市管理治理的改革试点项目。
推动城市管理治理上新台阶,深圳应当有充沛的信心。深圳的市场环境、法治水平、生态品质、经济发展,虽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但在国内处于高位水平,并常常得到外界肯定。在深圳,推出了党代表任期制、织网工程、社区网格化管理、社会组织登记制等一系列城市管理治理的创举。只要我们积极适应新形势,锐意探索新路子,定能开创深圳城市管理治理新局面。
关键就是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触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
基层要做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和根本都在基层,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需要有力发挥出来。让社区党建强起来,解决一些社区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特区各项事业发展才会打牢基础。问题得找准。制约城市管理治理的难题到底有哪些,症结是什么,弄清情况必须深入管理治理的末梢,深入社区和群众,接上足够的“地气”。体制须理顺。城市管理治理碰到的一些问题,常常都是体制机制不顺造成的,是体制机制存在着导致各方无法密切配合、各层级效能未能充分激发等问题,才使得城市公共安全、基层党建等方面留下了薄弱环节。拿出改革创新的魄力,敢于突破既有体制机制的障碍,才能使城市管理治理的“病灶”得到根治。
向着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奋进的深圳,在城市管理治理上理当做到科学有方、井然有序、安定祥和,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只要我们时刻清醒警醒,敢于动真碰硬,坚决打掉城市管理治理遭遇的“拦路虎”,就一定能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治理水平,使特区发展不断显现新面貌、焕发新活力。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