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推行“六个一”工程决战治水攻坚

宝安日报
2017-06-08 15:05
摘要

7日,宝安召开推行河长制工作暨治水提质“六个一”工程动员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文件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系统部署宝安治水提质工作。

7日,宝安召开推行河长制工作暨治水提质“六个一”工程动员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文件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系统部署宝安治水提质工作。

宝安推行河长制工作暨治水提质“六个一”工程动员大会现场

水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圳市近日全面推行河长制,要求各级河长负起责任,统筹协调,调动各方资源共同推动落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此昨日宝安推出“六个一”工程,动员全区力量加快推进茅洲河、前海湾、大空港、铁石四大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六个一”工程包括“一河一长”责任工程、“一河一档”基础工程、“一河一策”先导工程、“一河一建”网络工程、“一河一管”保障工程、“一河一景”生态工程,从责任、摸清河流底数、治理策略、监督管理等方面,保障河长制工作顺利进行。

近日拆除了位于石岩街道麻布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一栋违规厂房,总面积达9153.5平方米

全面推行河长制,对解决深圳复杂水问题,完善水治理体系,实现治水提质总体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深圳的治水大区,宝安区提出,要以特别的意识、特别的手段、特别的责任、特别的担当和特别的作为,在河长制工作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工人在铺设管道

任务重 时间紧 工作干在前面 干部冲在前面

7日的会议上,宝安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治水提质“六个一”工程。总的目标是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动员全区力量加快推进四大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坚决完成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年度考核任务;2020年底前,完成前海湾、大空港、铁石水源三大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就在前不久,深圳按照中央和广东省统一要求,《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深圳市总河长、市级河长和148条(160段)河流的区级、街道级河长名单也已向社会公布。打好治水提质攻坚战、早日让碧水蓝天成为城市名片,成为深圳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在深圳全面推行河长制、加速治水提质过程中,宝安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并且时间紧迫。据了解,宝安共有大小河流66条,总长度265.12公里,全市共有黑臭水体36条、45段,共203公里,其中宝安区有10条、11段,共69公里,数量占全市28% ,长度占全市34%。宝安的治水提质工作相当繁重,特别是今年底,宝安面临着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国考、茅洲河流域水环境治理达标等重大任务,已经没有任何退路。

工作干在前面,干部冲在前面。事实上,从5月17日开始,宝安区就开始研究部署全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出台方案和任务表,明确10条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时间表、责任人和线路图,举行千人誓师大会,开展水务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大型钩机推倒侵占西乡河道的侨联大厦和158号大楼;排涝河海港工业区内的建筑被拆除,沙井排涝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拦路虎”被拿下了……连日来,包括宝安区委书记、区长在内的区领导认领项目,担任挂点责任领导,冲到拆迁一线,查看拆迁进展,督办研究,全面开展水务工程征地拆迁工作。

据了解,宝安连日来的治水提质工作进展相当有成效。目前,宝安已列入计划的29个治水提质项目,征地拆迁总面积为23.03万平方米,其中,永久建筑12.17万平方米,临时建筑10.86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86%,剩余部分,也将于6月底前全部完成。

茅洲河流域龟岭东水前池整治后实现清淤及河流贯通

建机制 抓统筹 “六个一”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

治水提质任务艰巨,刻不容缓,且没有退路。昨日,宝安区在前期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全面部署落实河长制工作,提出了治水提质“六个一”工程,目的是动员全区力量进行治水提质,把河长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背水一战、决战决胜,以河长制破解水污染难题、保障水环境安全,坚决打赢治水提质攻坚战。

何谓“六个一”工程?“六个一”工程包括“一河一长”责任工程,“一河一档”基础工程,“一河一策”先导工程,“一河一建”网络工程,“一河一管”保障工程,“一河一景”生态工程,从责任、摸清河流底数、治理策略、监督管理等方面,保障河长制工作的进行。

比如,在责任方面,“一河一长”责任工程建立“1+1+66+10+2”河长制组织体系。区委书记任总河长,区长担任副总河长,31名区领导分别担任66条河流的区级河长,10个街道书记担任流经本街道辖区河流的街道级河长,并成立区、街两级河长办,保证从区到街道每条河流都有人负责。“一河一档”工程则是要摸清河流底数,包括绘制河流治理作战形势图、制作河流特征数据表、建立河流治理台账、建设智慧环水系统等一系列工作。

“六个一”工程还对具体工作提出要求,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要求强化技术保障,加强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环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邀请水环境治理领域的院士及专家学者,组建治水智囊团,共同研讨技术方案;对具体施工,要求按照“表格化、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的要求和“点、线、面、体、质”5个维度,把征地拆迁、河道综合整治、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排污口整治、河道清淤、水质提升、分散式污水处理、生态补水等8类建设任务变成具体项目,实施红黄绿颜色管理,逐一明确每个项目的工作内容、位置坐标、责任分工、进度计划、工作进展和进度评价等,编制项目总表,将形象进度细化到月,形成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工作责任手册,作为宝安治水的“兵书韬略”。

盯紧目标 抓紧项目 加紧实施 以“三紧”打赢治水提质攻坚战

日前,深圳提出要以硬措施、硬手段、硬作风的“三硬态度”坚决打赢治水提质这场攻坚战。宝安则提出,要做到“三紧”响应“三硬态度”:盯紧目标、抓紧项目、加紧实施,天天有行动、周周有战果、全面保完成。

一是盯紧目标,落实责任。据了解,宝安区委区政府将加快出台66条河流的工作责任手册,成为各级各部门开展工作的指南。“兵书”在手,成竹在胸。各河道河长、各街道各部门“一把手”将对照手册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完成各条河流治理目标。对于工作进展缓慢、履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则将果断采取组织措施,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二是抓紧项目,有的放矢。河流的管理治理,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宝安要求各级河长坚持“数字习惯、项目经理、链条打法、解决思维”的理念,把项目牢牢抓在手上,加大“盯关跟”力度,重点攻坚,全力突破。特别是坚持问题导向,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不了的及时报告,确保项目按时推进、保质完成。

三要加紧实施,对标达标。宝安区督查室要将河长制落实情况纳入督查系统和绩效考核,实行“红黄绿”颜色管理,精准对标、刚性达标。各街道、各部门将坚持“进攻是最好防御”,紧扣各项工作的进度安排和完成时限,撸起袖子加油干,形成滚石下山、势如破竹的凌厉攻势。宝安区人大、区政协也将定期组织专题视察调研活动,倒逼各责任单位抓落实、重结果、见成效。

编辑 李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